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薄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一看 。
最近关于曹操高陵有了新的考古发现,根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曹操高陵西侧发现的宋元时期建筑基址,可能是北宋时期为曹操高陵设置的守陵户所在 。这让我们不禁好奇,曹操既然选择“薄葬”,为何又担心被人盗了自己的墓?此外,宋人又为何会专门派人为曹操守陵?
一、薄葬之薄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63岁封魏王,这是他人生政治命运的巅峰时刻,但也是这个时候,他开始考虑起了自己的身后之事 。次年六月制《终令》 , 最终选定了寿陵地址 , 这个葬址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的附近就是西门豹祠 。
【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章插图
从《终令》的内容来看,选择此处作为葬址的原因有三:
其一 ,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其二 , “因高为墓”;
其三,这里地域开阔,可以“广为兆域”
从周围环境上看,高陵西有天城山,山前两水相合 , 水东即山麓高冈台地 。高陵西枕天城,脚踩邺城 , 居西冈俯视铜雀台,天、地、人浑然为一 。
据说,曹操生前曾患头痛?。?头疼时 ,  尝将头仰卧水中,用凉水止痛 。事死如事生,将寿陵选定在邺城西冈,西枕山水,虽死犹生,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理形胜,寓意其生前之事 。
说完了葬址,我们看看墓穴 。
根据考古报告 , 西高穴二号墓坐西朝东,未发现封土,平面呈甲字形,为多室砖室墓,墓道位于东侧 , 由墓道、木门、甬道、前后墓室及东、西四个侧室组成,总长60米 。斜坡墓道39.5 , 上口宽9.8米,底部宽2.7米 。墓门为砖抱双券拱形门,外券四角攒尖顶,青石铺地 。
汉代厚葬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地上建筑+地下设施组成 。
这里便出现了“薄葬”的第一个重要特征——“不封不树”,也就是说地面上没有高大的封土堆作为墓葬标识 。将曹操墓与其他同等级诸侯王墓进行对比,比如彭城王、中山王等墓葬皆有风土,当然更多的是诸侯王凿山为墓,这也是封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都说曹操选择的是"薄葬"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文章插图
而曹操墓不起坟丘,地面上没有醒目的地面建筑,自然也就不必大费周章,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民力 。当然,这或许也与曹操自己身为盗墓行家,曾组织摸金校尉经常盗墓有关,毕竟能让活人看到死者的薄葬、而不起坏心思,“不封”显然是最为直观的 。
再看曹操墓所出的随葬品,根本没有为其安葬所专门制作的金玉礼器 , 所出的金丝和金纽扣也是衣服上的饰品,而且在记载其随葬品的石碑上也没有其他金银珠玉的记载,这就和他在《遗令》中叮嘱后人所说“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一致 。
此外 , 该墓所出之陶器,器形均偏小,且做工较为粗糙,均为泥质素面灰陶 , 就连寻常汉墓中常见的彩绘陶器都不见,这也符合曹植在《诔文》中“明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 。
由此可见,曹操说自己要薄葬,还真不只是说说而已 。
二、南宋疑冢
曹操高陵的所在,其实在北宋以前的文献中一直都有明确记载 。曹操入葬之后 , 经历两晋南北朝到唐、北宋,但有关于高陵的文献记载,始终不绝如缕 。
到了北宋时期 , 政府还特意为曹操高陵设置守陵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