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家族历史

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离死于钜鹿之战,王离长子王元,为避秦乱,迁于琅琊郡(今山东临沂),为琅琊王氏始祖 。王元之弟王威则是太原王氏的祖先 。

琅琊王氏家族历史

文章插图
琅琊王氏家族历史 王元的曾孙王吉,字子阳,官至博士谏大夫 , 王吉之子王骏为御史大夫、孙王崇官至大司空,封扶平侯 。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 。王崇之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义 , 拜太中大夫,封向义侯 。王遵之子王音,为大将军掾,生四子王谊、王浚、王典、王融 。王融官至南康尹,有二子王祥、王览,兄弟二人皆以孝著称 。东晋名臣王导即王览之孙、王元十二世孙 。
琅琊王氏在衣冠南渡时为东晋政权的稳固居功至伟,被称为“第一望族”,时人皆谓“王与马 , 共天下” 。整个家族在东晋和南朝共出现过九位皇后,七位驸马,一位北朝妃嫔 。
侯景之乱时 , 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一起因拒绝侯景联姻,而受侯景报复性地大屠杀,自此几乎在政局失去影响力;唐朝仅有四人官至宰相(王方庆、王璿、王玙、王抟);五代时期则无一人被史书立传 。
代表人物王导
王敦
王羲之
王献之
王吉,字子阳,官至博士谏大夫 , 王吉之子王骏为御史大夫,王吉之孙王崇官至大司空 , 封扶平侯 。王吉祖孙三代皆以贤称著于史 。又王崇之子王遵,光武帝嘉其忠义,拜太中大夫 , 封向义侯 。其后王遵之子王音,为大将军掾,生四子:曰王谊、曰王浚、曰王典、曰王融 。王音之子王融,融公官至南康尹 。王融生有二子 , 长子叫王祥,次子叫王览,兄弟二人皆是大孝子,卧冰求鲤是关于王祥的故事 , 王览友悌便是关于王览的故事 。
魏晋王祥是魏晋时期的大孝子,汉末遭乱,王祥扶母携弟览避地庐江 , 隐居三十余年,不应州郡之命 。母终,居丧毁瘁,杖而后起 。一次徐州刺史吕虔征召王祥起为别驾,此时王祥以年近花甲 , 固推辞不接受 。弟弟王览劝他,王祥乃应召 。吕虔委以王祥州事 。当时州郡寇盗很多,王祥率励士兵,频讨破之 。州界清静,政化大行 。
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实赖王祥 。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孝子王祥因得到百姓的爱戴,年迈古稀的王祥仕魏晋,仕晋间先后担任重要官职,为朝中三老 , 德高望重 。西晋泰始五年(公元268年)薨 , 策谥曰元 。22年后,公元290年晋武帝刚辞世,便发生了贾后专权的局面,从而引发了一场西晋诸侯王之间长达16年的动乱,史称八王之乱,加以天灾连年,胡人遂乘时入侵 , 5年后,即306年,便又爆发了永嘉之乱 。
东晋琅琊王氏家族的兴盛时期是东晋,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许多家族都举族迁居长江以南避乱,王氏家族也是衣冠南渡 。司马睿在王氏家族的拥戴之下 , 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东晋,中兴了晋室 。王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地位名望之高其他家族根本无法取代 。只有在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的陈郡谢氏家族能与之平肩,并被后人合称“王谢” 。东晋100年后,司马氏被自己的一个将领名叫刘裕的取代了 , 刘裕自立国号为宋,同时期鲜卑拓跋氏统一了北方,自立国号为魏 , 历史进入南北朝 。
南北朝南北朝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四朝廷为宋、齐、梁、陈,皆位于中国南方 , 南朝历时169年,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叫陈被隋朝所灭,继西晋以来天下再次得到统一 。在整个南朝间 , 琅琊王氏家族明显是声望高于实力 。“王谢”也成为了当代后世名门望族的代名词 。但是不乏文学名人,如齐梁时期的王俭就是一代儒学宗师,梁时的王融、王籍、王褒、王肃等是当时知名的诗人 。王融便是永明体诗歌的几位创作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