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二 )


得到王世充的求援之后,窦建德也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决定前去救援 。不过,窦建德在出兵的同时,却有着自己的打算 。窦建德本着一石二鸟的心思,希望唐军和王世充两败俱伤之后,自己再出兵救援 。如此一来,窦建德便可以直接攻下洛阳,而且同时打开通往关中的道路,彻底奠定自己的霸业 。
不得不说 , 窦建德的这个计划,真的是做得极好 。当窦建德来援的消息,传回唐朝这边的时候,李渊当即下令 , 让李世民率兵回撤 。李渊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局面 。
然而接下来,李世民却做出了不一样的判断 。李世民当即返回长安,亲口说服了李渊,让李渊同意继续增兵,同时和王世充、窦建德两强开战 。在得到李渊的同意之后,李世民返回洛阳,然后留下绝大多数的主力军队,继续围困洛阳 。至于他自己,则是亲自率领三千五百名玄甲军,亲自赶赴虎牢关,阻击窦建德的十万大军 。
三千五百精锐,阻击十万大军 。这种方案,怎么看都让人觉得疯狂 。然而李世民做出这个选择 , 却有他的道理 。
李世民当时的依仗 , 其实有两个 。一个是虎牢关易守难攻的地势,只要将虎牢关掌握在唐朝手中,完全有可能凭借少量兵力,将窦建德挡在虎牢关外 。而且,窦建德是农民军,麾下缺少足够的攻城武器 。凭虎牢关挡住窦建德 , 是可行的 。
至于李世民的另一个依仗,便是麾下这三千五百名最精锐的玄甲军了 。玄甲军是当时唐朝最精锐的部队,从武器装备到士兵素质,都远超其他军队 。更远超窦建德的农民军 。而在虎牢关特殊的地势下,窦建德虽然有十万大军,却很难展开全面攻击 。凭这支精锐,依仗虎牢关挡住窦建德,也是可行的 。
【洛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洛阳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文章插图
接下来的战争,就如同李世民之前判断的一样 。李世民率领玄甲军,赶到虎牢关之后,凭借虎牢关天险,真的挡住了窦建德的大军 。窦建德麾下因为缺乏攻城武器,明明在人数上占优,却根本拿不下虎牢关 。
这种僵持的局面 , 很快就持续了一个多月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窦建德大军因为始终攻不下虎牢关,加上补给开始慢慢耗尽,军队士气开始逐渐涣散 。反观唐军这边,因为挡住了窦建德,士气一天比一天高昂 。
一个月之后,李世民趁着窦建德大军松懈,且召集麾下将军前往中军大营开会的时候 , 突然率领麾下精锐 , 直接冲击窦建德大军 , 直冲窦建德大营 。在窦建德麾下的大多数军队,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时候,李世民便已经率军杀入窦建德的帅部 , 活捉了窦建德 。
就这样 , 李世民率领三千五百精锐 , 大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神话 。
活捉了窦建德之后,窦建德麾下的大军,也就彻底作鸟兽散 。而当李世民带着被俘的窦建德,来到洛阳这边之后 , 王世充见到窦建德已经被俘,自己再没了援兵,也就彻底没了抵抗的心思,直接开城投降了 。
就这样,李世民一战打垮了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强敌,彻底奠定了唐朝统一天下的基础 。而虎牢关一战,也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 。
纵观李世民的这段经历,我们不难发现:李世民之所以能够一战平定两王,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李世民会审时度势,会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对战王世充的时候,李世民利用王世充麾下人心浮动的缺点,先除掉王世充的外围势力,然后再围攻洛阳 。对战窦建德的时候,则是利用窦建德缺乏攻城装备的劣势,同时将虎牢关和玄甲军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 , 所以才能战胜窦建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