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皇室中人,但是李亨从小就接受教育,他在平时的为人处世中非常讲究礼节 , 更不会夺人所爱 。之所以会夺取皇位 , 也是形势所逼 ,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只好下手夺走了父亲在手中的皇权 。
安史之乱后,朝廷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些都和李亨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身为太子,将来的国家大权始终都会落在他的手里 。所以当时有不少原先李林甫、杨过纵横集团的人都表示会为他鞍前马后 。
但是人心隔肚皮,这些人一面和李亨交好,一面有着自己的盘算 。当时太子在朝中的势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有很多人并不看好这个在28岁才成为太子的人 。在他们看来 , 李亨有很大的可能还会落得像前任太子那样的事情,所以并不看好这些养尊处优的太子们 。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室在朝廷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小,一些在地方拥兵自重的人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这样一来,朝中的局势就更加不明朗了 。作为太子,他遇到的敌人更多了 。而此时的李隆基更像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的号召力并不在他手中 。
所以为了和其他势力进行对抗,他就不得不先下手为强,只有这样他才能够防止自己的几个兄弟们实力逐渐强大起来,稳固住自己的地位 。虽然此刻的李隆基已经逃离皇都,但是作为一国太子 , 他不能就这样当缩头乌龟 。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有了篡位的想法 。只有手中有了权利,才能够平定叛乱,稳固局势 。但是当时身为太子的他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军队,唯一能支配军队的皇帝和自己又相隔千里,所以为了不错失良机 , 也为了及时稳定局势,李亨选择了篡位登基 。
担忧命运,寻求自保
作为28岁才被立储的太子 , 李亨心里也非常担忧,一方面是不清楚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立为太子 , 另一方面是担忧像他的兄长一样在太子的位置上被处死 。虽然他是皇帝的儿子,但是和父亲的关系也并不是非常好,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他也不清楚 。
所以从做上太子的那天起他的心里就始终惶恐不安,就是担心有一天会像自己的哥哥一样被父亲处死 。同时他也担忧外部势力会把他从太子的位置上拉下去 。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他整日惶恐不安 。
后来自立为帝也是自保之策,他要想不被别人杀害,就需要掌握绝对的权利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 他只有当皇帝 。但是父亲迟迟都没有退位的想法,他的心里非常焦虑,在安史之乱中这种想法得到催化,最终篡位 。
文章插图
他之所以这么做 , 有很大一部分因素也是为了自保,求生欲是人的本能反应 。作为太子,他如果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就这样被叛军占领,心里肯定不舒服 。而且即便是不反抗,将来叛军获胜,他作为前朝太子,也并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
当时的大唐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虽然名义上还是一个国家 , 但实际上已经是四分五裂的状态了 。当时的李隆基还在位,年纪已经不小了,他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管理国家事务了,但是还一直抓着权力不放 。
这让李亨心里非常痒,身为太子,有一番大抱负却没有地方施展,所以他的心中市场苦闷 。后来在马嵬坡的时候,他下定决心自立为帝,带着自己的心腹找到了当时的节度使郭子仪 。
之所以在第一时间就找他,是因为这个人手中有军队 。当时李亨已经成为了皇帝,他自然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国家就这样衰败下去,他下定决心要把国土都抢回来 。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之下,身为太子的他篡取了皇位 。
- 魏征对《七德舞》表达厌恶之情,为何李世民却不生气?
- 为唐朝的创建立下不世之功的刘文静,为何被李渊处死?
- 从贤妻良母到狠毒妇人,吕雉为何有如此转变?
- 李倓:与李世民最为相似的唐朝王爷,为何被唐肃宗赐死?
- 高阳公主作为李治的妹妹 李治为何要赐死她
- 李隆基发动第一次政变是为了父亲李旦,但为何要瞒着?
- 为何说武则天再怎么也选择,也不会传位于太平公主?
- 唐高宗想要和王皇后离婚,为何一定要长孙无忌批准?
- 刘邦去世后,吕雉为何不发丧并与审食其密谋他事?
- 咸丰托孤八大臣,为何会被慈禧轻易拿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