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 , 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
除了对李世民本人下手 , 李建成、李元吉也在想办法剪除李世民的羽翼 。
“玄武门之变”前,他们试图通过告发张亮(凌烟阁功臣之一,李世民在洛阳招揽豪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谋反,抓捕刑讯尉迟敬德,调离程咬金、段志玄、秦琼等出外 , 调离房玄龄、杜如晦出秦王府等手段,一步步的削弱李世民 。
李建成、李元吉可比李渊心狠得多,和李世民其实是不相上下的,他们的态度就是,不能放跑李世民 , 趁着己方占据优势 , 要把李世民留在长安 , 就地解决 。
文章插图
三:李世民部下的态度
一个好汉三个帮,李世民能否继承皇位 , 从争夺之时起,就不仅仅代表李世民个人的利益 , 还代表着一大群依附于他的人的利益 。
用什么手段争夺皇位,李世民也要参考秦王府臣属的意见,毕竟 , 不管李世民怎么想 , 都需要有人帮助实施 , 如果寒了臣属的心,他也就是孤家寡人,啥也干不成 。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世民的亲信们的态度都很一致,就是发动政变夺权 。
首先看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三位秦王府排前三的谋臣的态度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中记载:
秦府僚属皆忧惧不知所出 。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谓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曰:“今嫌隙已成,一旦祸机窃发,岂惟府朝涂地,乃实社稷之忧;莫若劝王行周公之事以安家国 。存亡之机,间不容发 , 正在今日!”无忌曰:“吾怀此久矣 , 不敢发口;今吾子所言,正合吾心,谨当白之 。”乃入言世民 。世民召玄龄谋之,玄龄曰:“大王功盖天地,当承大业;今日忧危,乃天赞也,愿大王勿疑!”乃与府属杜如晦共劝世民诛建成、元吉 。
毫无疑问,他们把前途都寄托在李世民身上,危急时刻,他们也是拼了,力劝李世民发动政变 。
再来看李世民麾下的几员大将的态度,首先是尉迟敬德,他是态度最积极的 , 李建成、李元吉都把他抓起来严刑拷打过了,他还客气个什么?
当李世民安插在太子府的内线王晊提供确切情报 , 说李建成、李元吉准备对李世民下手 , 李世民又对发动政变犹豫不决时(很有可能是假惺惺,有些事,不能从他口中说出来),是尉迟敬德力劝李世民早下手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中记载:
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 。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敬德曰:“人情谁不爱其死!今众人以死奉王,乃天授也......大王不用敬德之言,敬德将窜身草泽,不能留居大王左右,交手受戮也!”......敬德曰:“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 。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馀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
除尉迟敬德外 , 最早劝说李世民应该动手的秦王府下属武将 , 其实是程咬金 , 他早在武德七年时,就提醒过李世民,《旧唐书·程知节传》中记载: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 。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 。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 。”
此外,高士廉(长孙皇后亲舅舅)、侯君集等,也是主张尽快动手的积极分子之一 ,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中记载:
- 秦琼在"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究竟有没有参与其中?
- 李显为何不感谢神龙政变的功臣们,反而非常猜忌?
- 历史上秦琼到底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谁才是最大的功臣?
-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对唐朝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何会差点亡国?
- 玄武门事变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为何会发生这次政变?
- 李渊真的是玄武门之变的背后推手吗?真相是什么?
-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是因为李渊的疏忽?真相是什么?
- 历史上明朝为何会发生夺门之变?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 发动神龙政变的复国五王,为何结局悲惨?
- 马嵬驿兵变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逼死杨贵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