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3、环境限制唐军发挥
隋唐之际,中原王朝和高丽大致以辽河为界 , 而辽河至平壤的路程大约有千里之遥 , 其间不仅有山川河流、风云雨雪等自然条件带来的困难,而且沿途还要受到高丽军民的顽强抵抗 , 显然 , 陆军要想到达平壤 , 需要克服诸多困难,一帆风顺的可能性不大 。
六、七月多雨,道路泥泞难行,因此到了雨季,陆上布满沼泽,大大加大行军作战的难度,而从八、九月至次年二、三月又天寒地冻,所以适于军事行动的时间很短 , 若不速战速决,就会使军队陷入困境 。这也是要对高句丽进攻采取速战速决军事战略的主要原因 。
4、偶然事件导致战局扭转
历来唐军打攻坚战,手段繁多,如“翰赣车”、“飞云梯”、“抛(袍)车”、“车弩”、“土山”“板屋”(《通典》)等 。但安市安市城建于山上,东高西低,面西为门,这种地势对筑土山有利,而抛车、冲车则不能很好地发挥攻城的优势 。
所以唐军“筑土山于城东南隅,浸逼其城,城中亦增高其城以拒之“最终去城数丈,下临城中”当唐军所筑土山已可俯视城内时,土山压崩了城墙 。
高丽士兵不得不出兵迎战 , 可是屯守山顶的唐军指挥官果毅傅伏爱山崩前却擅离职守,使得安市守军抢在唐军前占据缺口,“堑而守之”,唐军前功尽弃 。
文章插图
七十年征战终结束
虽然在安市会战中,唐军最后并没有将高丽攻下 , 考虑到即将来临的寒冬,太宗急忙下令撤军,在归途中还是遭遇大风雪,死亡数千人,这次远征以失败告终 。
但唐军从高丽缴获了大量铠甲、马、牛等 ,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战果远大于损失,有利于之后继续征高句丽,灭高句丽 。
唐太宗病逝后,其子唐高宗李治汲取了他的教训,改取先灭百济 , 再灭高丽的战略,一则孤立较强大的高丽,二则拓宽了进高丽的通道,先后发兵 50 万,征战 10 余年 , 最终取得了平定朝鲜半岛的胜利 。
文章插图
总结
在唐太宗亲征高丽失败,根本原因还是天气与气候限制了唐军的发挥,唐军只能在短短的夏季与高丽军队开展 。
在战事如此紧迫的情况下,以唐军的兵力,更适合速战速决的战略 , 这也是太宗在战争前期,使用的策略之一,所以唐军能够一路势如破竹,一举攻下多城 。
但在攻占白岩城之后,太宗却听从了长孙无忌的建议 , 采用“长驱而入,循序渐进”的打法,导致战争后期在安市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冬季来临之前,唐军不得不撤兵,最终未能拿下高丽 。
参考文献
1、《唐太宗东征高丽》
2、《关于唐太宗东征高句丽的几个问题》
3、《贞观十九年唐对高丽的战争及其影响》
- 李承乾在选择造反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差点拔剑自刎
- 李神通:唐朝宗室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 李世民真的死因是什么 史书上是怎么记载的
- 李世民为什么提出将女儿嫁给比自己大13岁的尉迟恭?
- 秦琼为什么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后一个?李世民对他是何看法?
- 李世民对李治并不满意,为什么还是选他当太子?
- 身体健康的李世民,为何会突然的暴病而亡呢?
- 李世民多次拉拢徐懋功,为何临死却想杀他呢?
- 如果李建成登基当皇帝的话,他会杀掉李世民吗?
- 杜牧:唐朝杰出诗人、散文家,在晚唐成就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