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面对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二 )


而当玄武门事变爆发之后不久,突厥方面,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
当时东突厥这边,正是颉利可汗掌权的时候 。颉利可汗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南下中原最好的机会 。因为此时的李世民,对各地的掌控 , 还没有那么强 。长安地区的防御力量,也较为空虚 。
所以 , 颉利可汗当即下令,率领突厥大军南下,兵锋直指长安 。
六月初四,玄武门事变发生;六月初八,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李世民正式登基;八月十九日,突厥大军抵达泾州;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大军进逼高陵 。
高陵距离长安,只有数十里距离,突厥一日便可抵达长安 。
此时的长安城内,所有守军加在一起,也不足两万人 。反观突厥方面,却有近二十万大军 。仅从双方的军力对比来看,唐军是无论如何都守不住长安 。长安城的陷落,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定局 。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面对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文章插图
刚刚登基不到半个月的李世民,便遇上了这样一个难题 。
面对突厥的到来,当时绝大多数的唐朝高层,都主张放弃长安,暂时撤退 。等到各地援军前来增援之后 , 再和突厥进行决战 。然而在这个时候 , 李世民却做出了相反的判断,坚决下令死守 。
李世民这样做 , 其实也有他自己的原因 。因为当时李世民登基不过十余日,很多偏远的地方,甚至还不知道李世民登基的消息 。一旦长安陷落,那些原本就不服李世民的地方势力 , 一定会蜂拥而起,纷纷自立为王 。到那个时候,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原,就会瞬间分崩离析 。
如果李世民敢撤,唐朝就很容易分崩离析 。如果李世民不撤,长安则危在旦夕 。
从当时的局面来看,这似乎已经是一个无解的局面 。新生的唐王朝 , 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世民却用自己过人的智慧和勇敢,带领唐朝转危为安 , 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
首先,李世民让麾下的头号猛将尉迟恭,率领长安城内最精锐的军队,主动出击,在泾阳和突厥先锋进行战斗 。进攻一场死战之后 , 尉迟恭不但击溃了突厥的先锋军队,还生擒了突厥将军阿史德乌没啜,沉重打击了突厥军队的士气 。
泾阳一战的胜利 , 让突厥开始产生误判 。原本信心十足的颉利可汗 , 此时也不禁开始怀疑,长安或许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空虚 。如果长安真的那么空虚的话,唐军怎么可能敢主动出击?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面对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文章插图
正是这种误判,为后面李世民的空城计,奠定了基础 。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面对着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八月二十四日,突厥抵达高陵;八月二十六日,尉迟恭与突厥军队在泾阳大战,大胜而回;八月二十七日,突厥抵达渭水河畔,兵临长安城下 。
然而,抵达长安城下的突厥 , 却并没有立即展开攻击 。因为颉利可汗也摸不准 , 此时长安城内到底有多少守军 。如果贸然进攻,很容易导致突厥军队失败 。
正是颉利可汗的这种迟疑,给了李世民一个天赐良机 。
八月二十八日,清晨,李世民仅率领六名文官,便来到渭水河畔,与突厥军队隔河对峙 。李世民怒斥突厥背信弃义,违背了双方之前的盟约 。
李世民的这个表现,让突厥断定 , 长安城内绝对兵力充足 。若非如此,李世民绝对不敢如此行动 , 仅率六骑便和突厥对峙 。再加上长安城城头旌旗招展,城内大军喊杀声震天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突厥产生了误判,认为长安城内真的是兵力充足,很难打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