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韦后和安乐公主要再现武则天的情形,李唐皇室坐不住了,不过这时候李宪还是在打酱油,而站出来的人是他的三弟李隆基 。
李隆基后来联合姑姑也就是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发动了“唐隆政变”,公元710年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 , 将韦后和安乐公主母女及其党羽全部诛杀 。这场政变之后,李旦正式复位为帝 。
可以说从武则天被迫退位开始,唐朝政局就陷入了动荡之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局,但是李宪却没有在乎局势的变化,他只是安心的当一个追求艺术的王子 。当然这与他天生宽厚随和 , 谦让仁义的性格有关系 。
而李宪的弟弟李隆基则不同,正是李隆基果断地劝说太平公主一起发动“唐隆政变”,才避免了韦后专权 , 李唐皇室再次陷入被杀戮的局面,可以说是李隆基拯救了李唐皇室 , 是当时公认的大唐救星 。
李宪让位是明智之举,李隆基颇有当年李世民的风范
唐睿宗李旦二次复位之后,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 , 那就是复位之后的太子人?。?按照古代礼法的嫡长子继承制 , 唐睿宗理应让嫡长子李宪出任皇太子,但是要知道唐睿宗之所以能复位全靠第三子李隆基发动的“唐隆政变” , 李隆基对拯救大唐有很大的功劳,而且李隆基在处理变局之时 , 处事果断,颇有其曾祖父李世民之风 , 按照功绩和能力应该立李隆基为太子 。
所以唐睿宗一时之间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困境,最终唐睿宗还是决意试探一下各方心思,他对外表示想立嫡长子李宪为皇太子,想看看李宪和李隆基还有朝臣们的反应 。
结果没等李隆基不干,李宪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唐睿宗册立自己为太子 。在《旧唐书》中记载为成器(李宪)辞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 。若失其宜 , 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 。臣今敢以死请 。”
文章插图
这意思就是李宪对唐睿宗说和平时期可以嫡长子继位 , 国家危难之时,当由对国家有功的皇子继位,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就会失去人心 , 自己的功劳不如弟弟李隆基,所以不能当太子,而应该由弟弟李隆基当太子 。
李宪为了推辞掉太子之位,甚至每天抱着老爹唐睿宗的大腿哭泣,表示自己不想当太子,唐睿宗一看李宪如此贤能谦让 , 也十分高兴 。而李隆基为了表示谦逊,也上表请辞太子,表示李宪为长兄 , 自古长兄如父 , 弟弟岂能居于长兄之上 。李宪得知李隆基也想让自己当太子时,他又二次推辞了太子之位 。
唐睿宗一看李宪是真的无意太子之位,而且他也考虑到了当初爷爷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的事情,他不忍儿子们手足相残,于是决定立李隆基为太子 。但是李隆基还得再次表示谦逊,既然大哥不想当太子,那就让二哥李捴(原名李成义)为太子 , 李捴又上表请辞,就这样李隆基两次谦逊之后才当上了太子 。
由于唐睿宗复位也依靠了妹妹太平公主,因此唐睿宗在复位之后给予了太平公主很大的权力,而太平公主也颇受母亲武则天影响,权力欲也很大 。在李隆基成为太子后 , 她与李隆基争权而引发了李唐皇室内部的矛盾 。
太平公主认为李宪为人宽厚仁义 , 将来易于操控,因此她决定扶持李宪为太子,想让哥哥唐睿宗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 。所以太平公主时常在唐睿宗面前构陷李隆基,并夸赞李宪 。
- 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在玄武门之变前差点被杀,是因为什么?
- 卑路斯作为波斯末代王子, 为什么会被唐朝敕封?
- 李多祚曾协助发动神龙政变,为什么被李显处死?
- 狄仁杰的一生经历了什么?他的名气为什么那么大?
- 李亨本来就是太子,为什么还要篡夺李隆基的皇位?
- 李治是捡漏当上皇帝的吗?他为什么能当上太子?
- 契苾何力有多厉害?李世民为什么对他如此重视?
- 程务挺是武则天成功废帝的大功臣,为什么事后被杀了?
- 王皇后身为李治的原配,为什么输给了武则天?
- 高阳公主身为李世民爱女,为什么会与和尚有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