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不仅有很好的治世之才,而且对时局看的很透彻,对于别人的想法,他要不拒绝 , 要不就提意见,如果意见不被采纳,他也不会跟随别人做出错误的事 。事实证明他的拒绝和选择是正确的,这不能不说曹操的眼光独到,见解准确,那么史料中有是如何记载的那?下面就和迷三国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文章插图
三国志曰: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 , 以告太祖 , 太祖拒之 。芬等遂败 。
【曹操对时局独到的见解】司马彪九州春秋曰:於是陈蕃子逸与术士平原襄楷会于芬坐 , 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贵)族灭矣 。」逸喜 。芬曰:「若然者,芬原驱除 。」於是与攸等结谋 。灵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 。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 , 太史上言「当有阴谋 , 不宜北行」,帝乃止 。敕芬罢兵,俄而徵之 。芬惧,自杀 。
魏书载太祖拒芬辞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 。伊尹怀至忠之诚 , 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 。及至霍光受讬国之任 , 藉宗臣之位 , 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 , 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 。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 。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 , 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三国志曰:金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 , 太后不听 。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 。
魏书曰: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 , 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
文章插图
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人网络八方豪杰,密谋废汉灵帝 , 拥立合肥侯为皇帝,他们联络太祖参加,太祖拒绝了 。王芬等谋反事件果然失败了 。
汉灵帝去世,太子刘辩即位 , 由何太后掌宰朝中大权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太后未同意他们的作法 。何进便昭董卓入京,用来威胁太后,可董卓还没来,何进就被杀了 。
第一件王芬等人废汉灵帝的事,曹操是断言拒绝的,因为曹操明白,废立之事,是天下最不吉祥的是,曾经有多少人因为废立之事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这个雷曹操不会踩 , 而且在他权力达到巅峰的时候,他也没有去做,更何况现在 。果然王芬等人的谋反事件失败了,如果曹操参加,一定会被牵连 。
第二件就是何进诛杀宦官的事 , 曹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然而并没有被何进采纳,因此何进莫名其妙的丢了脑袋,本来很简单的一件事,被何进搞得那么复杂,还演变了以后的董卓之乱,使本来动荡的时局变得更加混乱,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由此可见曹操的见解之独到,非一般人可比 。
好了 , 有关曹操对时局独到的见解的介绍就为大家说到这里,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了解曹操对时局独到的见解后,可以更好的了解三国历史,让三国壮阔的场景再次回到我们眼前 。
-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众人对少年曹操的评价
- 青少年曹操也想成为“治世之能臣”
- 识时务者为俊杰——曹操离开董卓自谋发展
-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真的那么狠毒吗?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曹操首倡义兵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各怀鬼胎——曹操力不从心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后,曹操痛定思痛,与诸侯决裂
- 慧眼识英雄——鲍信力保曹操
- 曹植洛神赋
- 曹操刺杀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