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改变乡村 田野里办展览,村民当讲解员


艺术改变乡村 田野里办展览,村民当讲解员

文章插图

小朋友们在史子园参观展览 。
艺术改变乡村 田野里办展览,村民当讲解员

文章插图

“拾八方”文创品牌 。李文海摄
艺术改变乡村 田野里办展览,村民当讲解员

文章插图

“大地之灯”艺术作品 。田方方摄
【艺术改变乡村 田野里办展览,村民当讲解员】核心阅读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史子园 , 一场名为“艺术在浮梁”的展览 , 把这个普通的村庄变成了艺术的田野 。各类艺术装置点缀在史子园 , 吸引游客到来 , 村民的生活也悄然发生改变 。
过去一年多 ,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臧湾乡寒溪村史子园自然村 , 一场名为“艺术在浮梁”的展览 , 把这个普通的村庄变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没有屋顶的美术馆” 。艺术家们深入村子调研 , 与村民交流 , 挖掘村庄故事 。从田野到茶园 , 从旧屋到场院 , 各类艺术装置点缀在史子园的里里外外 。
“讲述当地故事 , 以艺术为媒 , 让外来游客多角度了解本地人的生活 。城市与村庄展开对话 , 形成良性循环 , 带动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浮梁县乡创特派员、“艺术在浮梁”总策划孙倩说 。
植根乡土进行艺术创作
出浮梁县城 , 沿省道向冬北方向 , 驱车30分钟转入进村路 , 不久便来到史子园 。这里地处皖赣交界 , 有上千亩茶山 , 全村110户人家近300人 。走到村口 , 便能看到窗明几净的“浮梁会客厅” 。
2021年 , “艺术在浮梁”的展览迅速出圈 。“以全村为载体 , 把艺术作品点缀于乡间田野 。看展的过程 , 也是一场对村庄的探索之旅 。”孙倩说 。2020年秋 , 浮梁县开始实施“乡创特派员制度” , 建立以人才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 , 以特派员助力乡村建设 , 以文化带动乡村振兴 。作为浮梁县首批26名乡创特派员之一 , 孙倩进驻了寒溪村 , 带领团队在史子园开启了艺术实践 。
“以艺术为媒 , 与当地的人、资源、环境进行对话 , 实现文化与乡村的多维链接 , 逐步推动产业发展 , 促进乡村振兴 。”该项目团队负责人介绍 。
一处经改造的旧屋墙面上画着一幅泥瓦工小像 。“看 , 这就是我!”村民黄爱明高兴地说 。十几层不同颜色的涂料打底 , 再慢慢抠刻出小像 , 只有凑近了看 , 才能发现那些“画”是剥刻出来的 。剥离下来的墙灰则被集纳到一个个小袋子里 , 贴在小像下方 。“墙体本身就是一种记忆的载体 , 生活的痕迹附着其间 。这个作品名为《进化中的尘埃――史子园的记忆》 。”项目团队成员滕惠民介绍 。
像这样的作品 , 在史子园还有很多 。从形式到内容 , 都能看出艺术家的巧思和对乡土的感知 。以制茶的茶碾为灵感制作的镜面装置“小碾深瓯”;从村民家里搜集来的腌菜缸、粮斗等组成“记忆的容器”;竹林茶园间 , 长出一个空中“鸟巢” , 一座“天梯” , 一盏“大地之灯”……村庄给予艺术家们丰富的灵感 , 艺术也增添了村庄的活力 。
2021年 , “艺术在浮梁”举办了春秋两季展览 , 来自5个国家和地区的34名艺术家创作了27件艺术作品 。除特别展期外 , “艺术在浮梁”也保持常规运营 。日常生活中 , 行走村庄 , 就仿佛走在自然与艺术相交融的“开放式展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