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会意 水墨漫兴——明代陈淳花鸟画写生观( 二 )


|观物会意 水墨漫兴——明代陈淳花鸟画写生观
本文图片

二、观物会意 , 不复以设色为事
回归到陈淳的写生观之内容 。 虽然没有成篇的绘画理论传世 , 但陈淳在很多作品上均有题跋 , 这也就为我们研究其绘画理念提供了最具价值的参考 。 受到沈周影响的陈淳 , 其写生观注重透过所描绘物象的外在形象获得其内在生意 , 即其所谓的“观物会意”(见于《四季花卉卷》跋文 , 上海博物馆藏) , 而在他1543年创作的《平安富贵图》(广东美术馆藏)的跋文中则有着更为细致的阐述:“余自幼好写生 , 往往求为设色工致 , 但恨不得古人三昧 , 徒烦笔研 , 殊索兴趣 。 近年来老态日增 , 不复能事少年驰骋 , 每闲边辄作此艺 , 然已草草水墨 。 昔石田先生尝云:观者当我于丹青之外 , 识尔 , 余亦庶几 , 若以法度律我 , 我得罪于社中多矣!余迂妄 , 盖素企慕石瓮者 , 故称其语以自释 , 不敢求社中视我小视石田也!”从其文中可知 , 陈淳自幼即爱好写生 , 但在早期所追求的绘画风格尚属“设色工致”一类 , 这种风格在目前所见其作品中亦有体现 , 如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水仙图》就是典型代表作 。 这件作品也更多地被学者们用于探究陈淳的早期绘画风格 。 在《水仙图》中 , 陈淳采用双钩作叶 , 复施淡彩 , 整体上呈工细雅致之感 。 而在跋文中提到的“老态日增”“草草水墨” , 事实上已是陈淳晚年进行花鸟画创作时对“写生”这一概念的再思考了 。 而从这些文字中我们也能解读出陈淳花鸟画风格的发展经历了从细丽描绘到逸笔草草、率意而为的过程 。 明代文人王穉登也曾对其所见到的陈淳的花鸟画作品进行过题跋 , 并在跋文中特针对陈淳之写生阐述曰:“写生贵在约略点染 , 天真烂如 。 不当以分葩计蕊为似 , 重丹叠翠为工 。 观此册陈道复先生所作 , 粉墨萧闲 , 意象自足 , 所谓千金骏骨 , 识者求之牝牡骊黄之外可也 。 ”当然 , 其中包含了王穉登对陈淳的溢美之词 , 但“约略点染”“粉墨萧闲 , 意象自足”应该也是王氏能够在陈淳画面中解读的内容 。 事实上 , 到了这一时期 , 存储在陈淳写生观中的内容 , 更加趋向于“观物会意 , 不复以设色为事” , 多作草草水墨 。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陈淳《花卉图册》(十二册) , 其中有一册的画后有明代画家文嘉的题跋 , 曰:“赵昌王友已无伦 , 更学徐熙更逼真 。 意到不论颜色似 , 笔端原有四时春 。 ”其所说明的也是陈淳“观物会意”这个道理 。
|观物会意 水墨漫兴——明代陈淳花鸟画写生观
本文图片

而能够代表陈淳此种画风开始转变的作品 , 最早可以追溯到1528年创作的《合欢葵图》 。 此图是研究陈淳花鸟画风格向大写意形态转变的重要作品 。 图中一反其《水仙图》之细致 , 运用没骨法来绘制秋葵之叶 , 因用笔用墨的节奏之感 , 秋葵叶子呈现出不规则的齿状边缘 , 虽然与“状物”有差 , 但颇具灵气 。 而在此之后 , 陈淳的花鸟画逐步向简逸疏朗之风靠近 , 并逐步创作了《水仙山茶图》 《墨花钓艇图卷》等典型作品 , 这些都是陈淳跳出传统写生观念 , 以写生作为媒介 , 不以状物为目的 , 而是要率意笔墨、取其意象的写生观内容 。 这种“生意”的表达 , 也获得了文徵明的认可:“道复游余门 , 遂擅出蓝之誉 。 观其所作 , 四时杂花 , 种种皆有生意 。 所谓略约点染而意态自足 , 诚可爱也 。 ”(见《观物之生花卉图卷》跋文 , 1544年 , 无锡博物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