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法案”出台:美国孤注一掷 中国半导体业加速奔驰


“芯片法案”出台:美国孤注一掷 中国半导体业加速奔驰

文章插图
来源|界面 采访人员 | 彭新 编辑 | 文姝琪
【“芯片法案”出台:美国孤注一掷 中国半导体业加速奔驰】芯片产业的全球化分工合作将被人为逆转 。
8月9日,周旋了1年多的《芯片与科学法案》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通过 。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提供527亿美元的财政补助,支持半导体制造商在美国国内进行研发和生产,同时限制获得补贴的企业在中国扩增产能 。
芯片法案象征意义重大,其核心目的在于让高端芯片制造业和技术回流美国 。
英特尔CEO基辛格评价称,芯片法案可能是二战以来美国出台的较重要的工业政策,旨在扭转美国在全球芯片制造业中所占份额从1990年的38%下降到10%的趋势 。AMD CEO苏姿丰认为,该法案对美国半导体研究、开发和制造生态系统来说是一场变革 。
然而,对于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整体发展而言,法案的出台无疑是一场倒退 。它将扰动原本的产业链分工,人为抬高全球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运营成本,较终落地成效如何也难以预估 。
美国“孤注一掷”
根据芯片法案,美国将拿出527亿美元设立四大基金,用于芯片制造,国防芯片,芯片科技安全和创新等领域 。涉及芯片制造的“美国芯片基金”是重中之重,金额高达500亿美元 。其中390亿美元用于芯片生产,包括20亿美元专门补贴传统芯片生产;另外110亿美元用于补贴芯片研发,包括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国家先进封装制造计划,以及其他研发和劳动力发展计划 。
但是,行业普遍认为,想要扭转美国芯片制造业颓势,短期内难以实现 。晶圆代工重资产的特性使其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且晶圆代工更加耗费能源及人力资源 。500亿规模的基金虽然看起来很大,但是跟芯片产业的总投入比起来其实只是杯水车薪 。比如台积电一年的资本开支就达到了400亿美元,即使去美国建厂,补贴也不是较核心的因素 。
此外,美国要实现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道路异常艰难 。这不仅源于美国的产业结构,更在于既有的全球化已演化为美国的一种牵制力量,美国习惯于现有的“外包-进口”为主的全球化,并业已形成路径依赖,而制造业的回归显然有悖于全球化 。
这一点也曾被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提及 。中国台湾在晶圆制造上的优势,一是有大量优秀敬业的工程师、技工和作业员,且愿意投身制造 。而美国虽然有大量设计芯片的人才,但却相当缺乏制造芯片的人力,很难有愿意投身制造业的优秀工程师 。其次是中国台湾的地理位置以及在新竹、台中和台南形成的产业集群,美国无法比拟 。
他还认为,美国想增加国内芯片的产量是昂贵、浪费又白忙一场的举动 。
相较于冬亚,美国的劳工与制造成本高,这意味着美国可能本来就不适合制造芯片 。此外,据报道,芯片法案将导致美国联邦政府赤字在未来十年内增加790亿美元 。
美国国内对于该法案也有反对意见 。美国无党籍议员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曾批评,芯片法案是对企业的“空白支票”,从短期来看,芯片法案无法对产业带来重大影响 。企业仍需数年才能建造新工厂与设施,以解决芯片短缺的问题,并提高生产的独立性 。
伯尼·桑德斯还表示,“美国五大晶圆厂去年总利润高达700亿美元,政府为什么还要给这样的企业拨款补贴?”,“在美国重建芯片公司,实际上就是在搜刮纳税人的钱 。”
扰动全球供应链
芯片法案除了激励措施外,还含有针对中国的内容 。这项法案其中一个条款指出,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大幅增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十年,违反禁令或未能修正这一违规情况的公司,可能需要全额退还联邦政府的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