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土 什么生土,什么克土( 三 )


如果我们把地坑院的创建和使用放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广阔空间 , 融入中国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 , 联系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传承的阴阳风水学、天圆地方观、皇天厚土说、天人合一论来考究 , 这其中蕴含着丰富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哲学理念 , 似乎这一切都出于同一个原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的无穷魅力和顽强生命力 。正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传承 , 对地坑院的保护 , 历来受到各级政府和民间人士的重视 , 地坑院的建筑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 地坑院作为地球上仅存的生土建筑 , 2013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地坑院的保护和利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 特别是当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以后 , 社会城镇化、生活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地坑院 , 作为一种传统的居住方式 , 在一些方面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冲突 。比如 , 由于处于地下 , 小轿车开不进院子 , 出入不方便;地层较厚 , 电视、手机信号太弱 , 信息交流受阻;四周都是生土墙壁 , 不能进行现代化装修 , 满足不了当代人居住环境的现代化要求;年代久远 , 很多窑洞院子坍塌严重 , 维修比较困难;随着人口增加 , 新建地坑院 , 占用耕地较多 , 与农业生产用地又发生矛盾等 , 给地坑院的使用和延续带来了诸多问题 。
地坑院的命运如何?传统的地坑院如何使用和保护?成了摆在当代人面前的一个难题 。
近几年来 , 通过不懈努力 , 地坑院所在地的政府和居民逐渐探索出了一些解决以上诸多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对于一些保护较好还可以继续居住的地坑院 , 考虑到一些年龄较大的居民的怀旧心理 , 允许他们继续居住下去 。
对于一些地坑院比较集中 , 且保护状况较好的 , 则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 ,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将其永久进行保留 , 并将其中坍塌较严重的院子和窑洞 , 采用传统的地坑院营造技艺将其进行维修 , 保持它们的原生状态 。与此同时 , 对集中连片的地坑院村庄 , 制定整体保护规划 , 划定重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 并连同周边的环境共同进行保护 。
对于没有划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地坑院村庄考虑开发为旅游景点 。对景区内的地坑院进行整体评估 , 制定开发旅游业的发展规划 , 并动员其中的居民搬迁 , 住进高楼大厦 , 去享受现代人的生活 。按照旅游发展规划 , 将留下的地坑院按照当地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民风和民俗 , 一个院一种内容 , 一个院一种风格 , 进行布展陈列 。比如 , 按照当地农耕文明的传统 , 从农业生产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 将农业生产的所有过程进行系列布展 , 让观众参观后了解传统农业的生产全过程 。按照当地农民生活的传统方式 , 如婚俗、节庆、民间文化等诸多民俗进行*** , 在地坑院里进行演示 。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真实亲切、雅俗共赏的演示活动 , 让游客身临其境 , 享受参与和体验的乐趣 。再将一个个的坑院用地下通道连接起来成系列展示 , 方便游客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