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法典 日本民法典较新全文( 三 )


亲属法
日本亲属法的基本在家制 。家的核心是户主(家长),户主为进行其对全家族的支配(统治),拥有强大的户*** 。在日本旧民法中,稍稍受到削弱的户***,在新民法中得到加强 。户***的内容主要有:⑴对家属的居所指定权(明治民法第749条);⑵对家属入家去家的同意权(第735、737、738、743条);⑶对家属的婚姻、收养的同意权(第750、776、848条);⑷对不服从统治的家属进行制裁的离籍权与复籍拒绝权(第741、749Ⅲ、750条);⑸对家属的婚姻、收养的撤销权(第780条)等 。明治民法中规定的户***,较之明治维新前封建社会家族制度中的强大的户***当然略有不同,但仍足以对家族进行统治,加上旧日习惯力量的影响,户主事实上具有较民法规定的更强大的统治力 。户主的这种地位,又因家督继承中的全部财产独占继承而得到加强 。
在这种家族制度之下,婚姻关系、亲子关系都从属于维持“家”这—较终目的 。在法律上必然表现为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等等 。法国民法典中原来也有许多限制妻的能力的规定,例如要夫经夫的许可不得进行诉讼(第215条),妻未经夫同意,不得为某些法律行为(第217条),但法律同时规定了补救办法(如审判员得许可妻进行诉讼,***得经妻的请求许可其实施法律行为,第218、219条) 。但日本民法硬性规定妻的能力是受限制的 。因而在日本民法里,妻与未成年人、禁治产人并列为无能力人 。
日本民法里的家制自始至终是新旧思潮的斗争焦点 。这是因为,这不仅仅是民法中的问题,而且联系到宪法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治性问题 。在明治宪法的整体体制之下,家为国之本,家长(户主)制与***制是一脉相承的 。忠孝一本,否定对家长的孝,也是否定对***的忠 。“民法出而忠孝亡”,当然是绝对不可以的 。
财产法
在财产法的内部,也存在着矛盾 。日本民法物构权编里的永佃权就是从封建的地主佃农关系沿袭下来的封建的不平等关系 。永佃权(永久耕作权)称为“永”,而民法规定不得超过50年(第278条),这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德川时代还允许农民对自己开垦的土地有永久耕作权) 。在永佃权里,有许多不利于农民或对农民极其苛酷的规定,如永佃权人只要继续两年怠付佃租或受破产宣告时,地主就可请求消灭永佃权(第276条),又如永佃权人即使因不可抗力而减少收益受到损失,仍不得请求减免佃租(第274条),第275条规定,永佃权人因不可抗力连续3年全无收益,或在5年以上期内收益少于佃租时,可以抛弃其权利 。这一条表面上是授与永佃权人一种“权利”(抛弃),实际上是将土地交给地主 。第272条又规定,地主可以约定禁止永佃权人将永佃权让与他人或将土地出租 。总之,永佃权人完全是—个无权者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是违反近代民法的精神的,只能说它是一种变相的封建关系 。[3]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充满封建气息的民法典,仍然不能见容于日本的一些卫道士 。原来,在个人主义的财产法之下,承认家属个人享有财产而且准许其积累财产,家属在经济上有了地位和实力就会发生“独立”思想,他们对户主的“恭顺意识”和孝心就减弱了,这当然是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冲击 。大正8年(1919年),日本政府根据临时教育会议的建议,设置临时法制审议会,着手对民法的亲属继承两编进行修改,主要是要恢复日本自古以来的“淳风美俗” 。法制审议会于大正14年(1925年)和昭和2年(1927年)先后提出对两编的“改正要纲” 。日本政府设立民法改正调查委员会对民法进行修改 。正在要进行修改时,日本战败,这个工作被搁置了 。如果不是这样,真正不知这个“新民法”又会改成什么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