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碳账户纷纷亮相专家:个人碳减排机制尚需体系化建设

当下,个人碳账户正在纷纷亮相 。
中信银推行出个人碳普惠平台“中信碳账户”,并与Visa“环保权益组合”项目探索碳账户合作模式;阿里巴巴推出“88碳账户”,接入菜鸟、闲鱼、饿了么、天猫等App的碳积分,涵盖用户吃、穿、用等生活场景;昆仑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并已有15万名克拉玛依市民生成账户并累计碳积分;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平台“C邮记”,记录用户步行、公交、地铁、数字人民币、线上贷款、绿色寄递、绿色电商等20项绿色行为并自动核算碳能量值;平安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平台“低碳家园”,并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提供的计量方法测算出个人碳减排量……
什么是个人碳账户?当下设立个人碳账户有无必要?在碳账户中,个人碳减排量如何进行核算?个人碳账户的设立、运营有无标准?
对此,多位行业专家向人民网财经表示,目前企业平台推出的个人碳账户,大多是承载个人碳减排记录、核算以及价值发现的载体,并通过设计一些场景以碳为核心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规则,但在个人碳账户中如何界定减碳场景、如何收集用户数据、如何量化计算用户数据,尚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统一、被认可的标准,我国的个人碳减排机制尚需要进行体系化建设 。


某个人碳账户用户使用场景 。
什么是个人碳账户?
目前在众多企业平台推出的个人碳账户,大多数是承载个人碳减排记录、核算以及价值发现的载体 。消费者围绕出行、餐饮、旅游以及新能源汽车、智慧家居、金融等行为产生的绿色低碳生活和消费减排场景,通过数字化手段自动记录到个人碳账本中,并获得相应平台的绿色积分激励 。这些绿色积分可兑换地铁卡、骑行卡等绿色消费券 。
“个人碳帐户有必要建立,其可以有效影响个人行为,并通过个人行为反过来影响工业社会 。如果个人端对高碳产品的消费减少,会倒逼生产端主动转型减少碳生产 。”北精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向人民网财经表示,个人碳帐户是大势所趋 。个人碳账户可以尝试和相关权益捆绑,通过设计一些场景,以碳为核心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规则 。“现在百花齐放的个人碳账户场景是有价值的,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从量变到质变形成大市场 。目前公民减排还没有硬性约定,所以更要发挥市场的力量,让市场去约束 。”他说 。
中华环保联合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向人民网财经表示,现在消费端的减排不属于碳市场范围,也不属于自愿减排范围,而是属于未来的碳普惠市场 。就个人碳账户而言,其从消费端看较大的意义是量化个人行为、形成碳减排量的兑换,继而形成一个市场 。消费端的较大应用是倒逼消费品企业参与减排,因为这些企业并不属于全国碳市场所涵盖的范围,但它又同用户的生活减排直接相关 。
如何建立个人碳账户?
如何建立个人碳账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向人民网财经表示,建立个人碳帐户要尊重生活方式的差异性,考虑经济、就业和环保等所因素 。比如,发展既促进经济又适合低碳要求的产业;要在不同领域采取不同方式,继而核算不同领域、区域的减碳量 。比如,设计一个标准样本,根据这一标准在冬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和乡村地区,把每个领域个人的碳排量做出相应的测算模型 。
常纪文认为,个人碳帐户需要和家庭碳帐户、社会的碳排放总量相结合,需要低碳智慧家庭生活与低碳智慧个人、低碳智慧城市相结合,要在智慧个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甚至智慧城市管理中通盘考虑 。同时,个人碳帐户还需要互联网等社会平台的参与和支持,为用户参与减碳提供丰富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