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喜欢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我不喜欢自己的孩子( 三 )


攻破打招呼阶段:假如孩子都不叫你“爸爸/妈妈” , 你应该主动叫“儿子/女儿”或者他们的小名 。这比直接叫他们的名字管用 , 因为名字陌生人都能叫 , 但是“儿子/女儿”或者他们的小名却反映出你们的关系 。接受你这样叫Ta , 就是承认你们的关系 。这是孩子愿意尝试跟一个无话可聊的长辈说话的较重要的原因 。
2. 攻破谈事实阶段:假如一个人不肯跟你说任何事 , 不肯拜托你 , 那么可能是不信任你 , 觉得你很可怕 , 或者觉得不需要依赖你等等 。你需要变成一个可亲的、可信赖的人 , 不要打孩子、骂孩子、把孩子赶出门、对妻子/丈夫家暴等等 。请和蔼地对待他 , 创造一个安全的家庭氛围 , 然后跟Ta说说你自己的那些事实——陌生人不就是这样交换自己的事情嘛 。等你说了很多之后 , 他可能也会想说说自己的事情 。
3. 攻破谈想法阶段:假如一个人不肯和你交流想法 , 可能是你太傲慢 , 不愿意倾听对方 , 或者Ta觉得Ta的想法比你的好得多 , 而你只有听的份儿 , 这会让说的人感到内疚 , 或者还可能是你们的想法有冲突 , 为了避免冲突 , 所以也就不谈想法了 。想要和孩子谈想法 , 首先是要有平等的心态——父子关系也许不是平等的 , 但是两个人的想法是平等的 , 然后你要乐于接触孩子所接触的世界 , 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到他为什么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年轻人为什么这样生活 , 此外 , 你的生活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 , 主动聊聊共性的冬西 , 人都要穿衣、吃饭、出行 , 你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环境 , 聊聊这些 , 试着找到共同点 , 好比说 , 你可以抱怨一下公共交通 , 讨论一下地铁票价问题 , 听听一个年轻人的想法和自己有什么不同 , 假如你们的想法一样 , 你们会觉得 , “诶 , 我们父子之间原来是可以交流的” , 所以这是个打开话匣的好机会 。
4. 攻破谈感受阶段:这可能是较困难的 , 因为假如孩子和你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 Ta就几乎不会主动谈自己的感受 , 对于父母也很困难 , 因为许多父母在谈论感受的时候感到害羞 。不过 , 还有个办法 , 心理学上称之为“共情” , 就是主动理解对方的感受 , 然后把你的理解说出来 , 好比 , “你不想上学 , 上学这件事 , 是不是让你觉得很有压力呀?”然后 , 孩子就会去体会自己的感受 , 然后说“是”、“不是” , 或者“其实是……” ,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之后 , 一定不要去驳斥 , 好比“你怎么能这么想呢?” , 而是尽可能理解Ta , 支持Ta , 提供解决办法 , 或者问问孩子自己有没有什么打算 。“你需要我去和老师聊聊么?”“那你想过不上学你要怎么办吗?”你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 “爸爸觉得不太能明白你为什么不去上学” , 然后 , “你可以告诉爸爸发生了什么事么?”
后话:在人际交往中 , 不主动联系别人的后果 , 就是别人也不会主动联系你 。其实用到亲子关系上也是一样的 , 主动去解决问题 , 往往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