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为何写红楼梦 曹雪芹为何能写出红楼梦( 二 )


展开全文
二、风露清愁芙蓉泪,竹翠梨白潇湘情——林黛玉
林黛玉的芙蓉花象征历来有一个小疑问,便是曹雪芹究竟说的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这是两种不同的花 。87版电视剧在演宝玉祭奠晴雯一段的时候,背景是木芙蓉 。我想编剧取中的是木芙蓉“不愿与春花争艳,与夏花比美,而要待到秋天才开放”的特点,木芙蓉宜临水栽植,这也符合黛玉“娇花照水”的美好形象 。水,对于黛玉来说,在整部著作中用得是比别人多,大观园各处宅院,只有潇湘馆院中有水 。因为水有柔和清灵的特点,所以特地将它赋予黛玉 。另外一种说法是水芙蓉,所谓水芙蓉就是莲花(荷花) 。其实莲花的形象更接近于黛玉 。周敦颐《爱莲说》颇具总结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花带露,香远益清”,这是黛玉的写照 。至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更不必说了,黛玉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允许自己有一点子不洁净,更是与莲花契合 。所以不论是木芙蓉还是水芙蓉,都是很贴合黛玉的 。此外,作者也将此花赋予了晴雯 。脂批有云“晴为黛影”,正是此意 。而在《红楼梦》中,莲花还象征一个人——惜春 。惜春的住所是藕香榭,也是临水之所 。所谓藕香,就是指莲花香 。惜春应该是喜欢莲花的,因为莲花在佛教中的地位是极高的 。正因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所以被佛家所接纳,认为它清雅静穆,是佛家清心寡欲的象征 。所以惜春挑选这一处宅院,很大原因是这里莲花遍植,合了她的心境 。
黛玉的另一个众所周知的象征是竹 。黛玉在挑屋子的时候自己就说:“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 。”竹子的品格不必多说,宁折不弯,清翠幽静 。而且潇湘馆里的竹子还是斑竹,也正是因此,这所院子才得名“潇湘馆” 。斑竹的典故是源于舜帝和娥皇女英,有些红学家据此猜测黛玉后来可能是落水而死,看来也有一定道理 。
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植物,就是潇湘馆后院种有大株的梨花 。我觉得梨花也是黛玉的一个很好的印衬 。梨花以洁白出名,黛玉的《咏白海棠》诗有“偷来梨蕊三分白”一句,可以臆想黛玉可能也是比较喜欢梨花这种植物 。因为黛玉爱干净,精神上也保持洁净,没有被虚名浮利所浸染,因此梨花也是黛玉的一个象征 。梨花是白色的,而且又谐音“离”,这使得梨花这种植物有着天然的忧伤气质 。黛玉院中有梨花,既表明黛玉离家投奔贾府的思乡之情,又隐喻着宝黛较后的生离死别的结局 。
三、只恐夜深花睡去,六九童心尚未消——史湘云
清代龚自珍有描写海棠花的诗句:黄金华发两飘萧,六九童心尚未消 。看到“童心”一词,在《红楼梦》中瞬间想到的就是史湘云 。史湘云是个保持童心的人,是乐天派,虽然自己的境遇并不怎么好,但却是“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因为湘云的这种美好品质,曹雪芹给她配了海棠花 。海棠花的主要变种就是两种——白色和粉红色 。粉红色海棠如醉酒的美人,妩媚可爱 。因此《红楼梦》中有“湘云醉眠”的描写,那场面简直美到极致 。湘云在大庭广众之下在石凳上因为喝醉酒而酣眠,本是不符合封建礼仪的,但正是因为她的不拘小节,她的率真,才显得更可爱更可贵,正如海棠的活泼 。

曹雪芹为何写红楼梦 曹雪芹为何能写出红楼梦

文章插图
湘云也是《红楼梦》众女儿中一个天真烂漫的代表,从不操心小事 。她的可贵都在她的《咏白海棠》诗中 。《咏白海棠》诗表面看是宝钗赢了,但是胜者实乃湘云也 。湘云写白海棠诗的一段描写非常生动:“湘云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一面只管和人说着话,心内早已和成,即用随便的纸笔录出,先笑说道:‘我却依韵和了两首,好歹我都不知,不过应命而已 。’说着,递与众人 。”首先湘云才思敏捷,不在薛林之下,她并不用心思考就一挥而就,也从侧面说明她很爱海棠花 。“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这个不枉做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 。’”这点说明,湘云夺得了海棠诗的魁首 。两首诗中的句子“却喜诗人吟不倦”、“也宜墙角也宜盆”、“花因喜洁难寻偶”等等,都是湘云切实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