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元故事|双城人( 二 )


“总的来说 , 这些项目的基调都是在探讨人与人、人与空间交流的可能性 。 ”高少康并不是第一次做策展人 , 但担任设计周的联合策展人 , 还是首次 。 同样是创意思考工作 , 设计师做的工作更为具体 , 但策展人需要从行业全局出发 , 思考一场展览的定位以及如何让它与城市建立良好的关系 , 并通过它向大众展示设计的价值 。
高少康会继续担任2022深圳设计周的联合策展人 , 与去年不同的是 , 今年留给他和同事们的时间相对充裕 。 新一届设计周的筹备已陆续启动 , 让粤港澳大湾区活跃的设计力量有展示机会的同时 , 联合策展人们希望通过更充分的准备 , 使深圳设计周这个平台汇聚设计资源 , 带来更多交流机会 。 在高少康眼里 , 以城市为单位的设计周 , 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让越来越多的创意人才参与进来互动学习 , 从国际标准而言 , 这是全世界设计周都应存在的价值意义 。
因为疫情 , 去年的深圳设计周在国际性的联动上有所欠缺 , 这是高少康较为遗憾的一部分 , 今年 , 他们希望有所弥补 。 6月9日 , 在意大利著名的米兰艺术与科学博物馆 , 2022深圳设计周暨环球设计大奖举行了推介会 , 米兰、深圳两地连线交流设计 , 作为联合策展人之一 , 高少康也在其中 。
深圳|元故事|双城人
本文图片
▲高少康在深圳宝安壹方城覔书店 。
文化碰撞
深圳罗湖东门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 也是很多异乡人在深圳打拼的起点 , 包括高少康 。
1978年 , 一个男孩在广州出生 , 6岁时 , 他跟随家人到了香港 。 在香港读书长大的最初几年 , 他时常会经由深圳罗湖口岸 , 回广州探亲 。 那时他对深圳仅有一些模糊印象 , 只记得每次经过罗湖口岸时 , 周围透着几分荒凉 。 彼时 , 他只是这座城市的过客 。 如今 , 他已在这座曾途经多次的城市生活了14年 。 这个男孩儿就是高少康 。
高少康从小就喜欢画画 , 很多画画、设计的比赛中常能看到他的名字 。 17岁时 , 他在香港一个邮票设计比赛中拿了冠军 。 当时为他颁奖的正是国际著名设计师靳埭强 , 高少康尊称他为靳叔 , 这次颁奖以及靳叔称其“很有潜力”的鼓舞 , 成为高少康设计生涯的一个关键点 。 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后 , 高少康受邀加入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 。 为了拥有不同的文化视野 , 后来他还远赴伦敦印刷学院求学 。
一路通畅的事业背后 , 高少康自称刚好遇到了几个关键的发展契机 , 始终不变的是“坚持做下去” 。 彼时 , 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已较为成熟 , 藉由公司 , 高少康时常会接触到内地设计项目 , 对内地的印象比以往清晰了许多 。 而真正促成他下决心北上的 , 是他在2007年前后参加的“7080——香港新生代设计人”巡回展 。 包括高少康在内的许多年轻设计师通过此次巡回展 , 在7个城市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 看到内地庞大的市场 , 也接触到了不同城市的设计圈子 。 基于这样的了解 , 2008年 , 高少康选择从香港来到内地 , 全身心投入内地市场的开拓与发展 。 那一年 , 深圳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的第一个“设计之都” , 新锐城市与新锐设计师的命运 , 有了交集 。
事实上 , 当年选择在内地开拓业务时 , 公司内部也考虑过是否要去别的地方 , 比如市场相对成熟的上海 。 深圳在那时仍以制造业为主 ,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还远未到来 。 但高少康看到 , 深圳除了离香港近 , 回家比较容易之外 , 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没有许多包袱 , 能为有动力的年轻人提供更包容的空间与更多的机遇 。 他很快搬到深圳 , 虽然要适应包括语言在内的许多新生活方式 , 但因为注意力全在工作上 , 文化差异带来的不便似乎也就没那么明显 。 “那个时候没想到深圳会发展得这么快 , 我专注于工作 , 其实如果那时候专注一下投资房产 , 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 ”他也不忘展现幽默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