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十岁的时候被赖大家买来 , 因常跟赖嬷嬷进来 , 贾母见她生得伶俐标致 , 十分喜爱 。 于是赖嬷嬷将晴雯送给了贾母使唤 , 后来又到了宝玉房里 。 晴雯去世的时候只有十六岁 , 而在宝玉身边呆了五年零八个月 , 也就是说在赖家和贾母身边一共呆了只有短短四个月时间 。 贾母也是个讲究的老太太 , 从来不穿外面做的衣服 , 晴雯即使在宝玉房里也负责着贾母房里的针线活 。 种种情形说明晴雯的针线活并不都是在贾家学的 , 晴雯在进入贾府之前就精于针线女红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晴雯被赖家买去的时候已经十岁了 , 可是却并不知道家乡父母 , 这就很奇怪了 , 一个三五岁的孩子有可能记忆模糊(如香菱) , 一个十岁的孩子又怎么能记不清家乡父母呢?既然连家乡父母都不知道 , 又怎么知道有一个姑舅哥哥呢?通过这个疑点我们不妨推测一下晴雯的出身和童年经历 。
姑舅兄妹的亲戚关系可以参考贾宝玉和林黛玉 。 林黛玉父母双亡之后 , 被舅舅家收养 , 六七岁的黛玉记得父母亲人 , 家乡所在 , 并且时时为此悲戚;而晴雯呢 , 只能是在更幼小的时候 , 失去了父母 , 投身到舅舅、舅母家里 。 从她的姑舅哥哥善于庖宰来看 , 晴雯的舅舅家可能也是从事庖宰的 , 生活并不是多么宽裕 , 晴雯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 , 所以记得这个姑舅哥哥 。
可能因为家计艰难 , 或者家庭发生了变故 , 晴雯被卖做了丫头 , 也就是说赖家并不是晴雯第一任主人 , 晴雯最初很可能是卖入了绣坊做丫鬟 , 耳濡目染 , 所以才有了一手好针线 , 和关于女红方面不俗的见识 。
其实我们还可以大胆联想一下 , 贾母给宝玉雀金裘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 , “就剩下了这一件 , 你遭踏了也再没了 。 这会子特给你做这个也是没有的事 。 ”说明雀金裘是早先贾府最为兴盛的时候做的 , 即使当时也并没有做很多 , 所以只剩下了这一件 。 赖嬷嬷是荣国府里资格最老的奴才了(熬了两三辈子) , 早年跟着贾母 , 是不是跟绣坊有业务上的往来 , 才买了晴雯呢?
后来晴雯的舅舅、舅母都不在了 , 留下姑舅哥哥生活很困难 , 书中用了一个词“沦落” , 说她的姑舅哥哥“也沦落在外” , 晴雯记得当年的养育之恩 , 才乞求赖家将哥哥也买进来有个差事 。
所谓“晴为黛影” , 晴雯刚烈、直率的性格像黛玉 , 对宝玉的耿耿忠心像黛玉 , 年少病夭的命运像黛玉 , 连身世都和黛玉很相似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清代是一个刺绣工艺繁盛发达的时代 , 四大名绣闻名遐迩 , 苏州的绣娘更是名满天下 。 《红楼梦》里就写了一个绣娘慧娘的故事:
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 , 名唤慧娘 。 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 , 他原精于书画 , 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 , 并非市卖之物 。 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 , 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 , 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 , 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 。 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 , 或诗词歌赋不一 , 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 , 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 , 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 。 他不仗此技获利 , 所以天下虽知 , 得者甚少 , 凡世宦富贵之家 , 无此物者甚多 , 当今便称为“慧绣” 。 竟有世俗射利者 , 近日仿其针迹 , 愚人获利 。 偏这慧娘命夭 , 十八岁便死了 , 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 。 凡所有之家 , 纵有一两件 , 皆珍藏不用 。
- |为什么层次越高的人越相信易经?为什么层次越高的人越相信易经?
- 林璐|研究生男女比例失衡,成现实版“女儿国”,为什么考研女生居多?
- 国企|很多高管和职业经理人,为什么辞职单干就不行了?
- 上海县|为什么说海上画派实力最强、影响最广?
- |初学书法为什么不能从米芾开始?历史上的书法家如何学行书
- |金庸武侠中的主角,为什么最后都选择归隐江湖?
- |杨照×许宏:考古学如何帮助我们认识历史?
- 求职|“大学为什么不能把课排满,用两年学完四年的课,不就能早点找工作了嘛?”
- |618我为什么没有剁手?
- |刘洪彪、张旭光等人的楷书为什么要写颜体?这才是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