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刮起科幻风

刚刚结束的2022年暑期档,内地电影市场刮起了一股“科幻风” 。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2022年暑期档共产出票房91.35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73.81亿元增长23.76% 。其中国产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票房为28.96亿元,科幻动作电影《明日战记》票房为6.23亿元,两部电影票房占比近40% 。此外,科幻亲子电影《外太空的莫扎特》票房近2.24亿元,科幻动画电影《冲出地球》《开心超人之英雄的心》票房都突破千万元大关 。
近年来,国产科幻电影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9年春节档上映的《流浪地球》获得了业内外一致好评,开启了国产科幻电影创作新征程 。如今,《流浪地球2》的上映蓄势待发,《宇宙探索编辑部》获得第十二届北精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较受注目影片” 。《749局》《疯狂的外星人2》《美人鱼2》等科幻电影也在筹备、制作中 。未来,国产科幻电影有望成为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 。
工业化是有力支撑
“2016年《疯狂动物城》上映时,兔子朱迪的毛发有200多万根,那时大家特别羡慕迪士尼的工业化程度 。今天,中国电影人卧薪尝胆,创造出《独行月球》里毛发近5000万根的袋鼠刚子,深受观众喜爱 。”《独行月球》总制片人、开心麻花影业总裁刘洪涛说 。
中国科幻电影曾长期处于工业化的初级发展阶段,作坊式的摄制组并不罕见 。真正实现电影工业化,不仅意味着视效、声效制作的较高水平及规模化拍摄,更包含了电影制作流程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
从上世纪90年代被称作儿童科幻电影“启蒙之作”的《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到21世纪以来内地与香港电影人合作推出的《长江七号》《未来警察》《全城戒备》《美人鱼》等,中国电影人从未停止探索电影工业化模式与建构,但受各种条件制约,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 。直到2019年,郭帆执导、全片2200个视效镜头的《流浪地球》公映,并取得近47亿元的票房佳绩 。宁浩执导的科幻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同期上映,也获得超过22亿元票房的较好成绩 。
据介绍,《流浪地球》有50%是高难度的视效镜头,还挑战了大量的全CG镜头 。《独行月球》剧组则使用了15个摄影棚,全片95%的镜头涉及特效 。剧组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中铺设200吨沙石模拟月面粉尘,100%实景搭建了月球基地 。
郭帆认为,电影工业化是一种思维模式、一个流程、一套标准 。《流浪地球》制作团队达7000人,在协调如此大规模的团队时,制作标准和管理流程尤为重要 。《流浪地球》上映后,郭帆对这一项目进行了长时间的复盘与全国调研,希望总结经验教训,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立 。他透露,《流浪地球2》尝试了全新的工业流程 。
《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电影一个新的开端 。《独行月球》《明日战记》等影片的成功,说明在近年来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工业化体系已初具规模,中国科幻电影进入新的时期 。
本土化是立身之本
《独行月球》根据韩国科幻漫画家赵石的同名作品改编,讲述工程师独孤月被遗忘在月球上并努力回到地球的故事 。
开心麻花将这一IP进行本土化改编,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为根基,合理延伸部分故事线,营造了出人意料的喜剧效果 。特别是片尾丰富了独孤月选择自我牺牲、保全地球和人类的情节,悲喜交加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家国天下”“牺牲小我换取大我”的中国传统价值观 。
类似的情节在《流浪地球》中同样存在 。影片讲述了具有鲜明中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浪漫诗意的“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故事,其表现的父子情、祖孙情、兄妹情、战友情,不仅推动了剧情发展,还承载着“即便有过隔阂、误解,但终将团结起来共建家园”的希冀,这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式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