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意识的培养 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三 )


如何培养和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一、要创新适宜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培 。
所谓外部环境,主要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经济环境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因为现代法律意识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政治环境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活动程序和政治观念的科学化 。
文化环境方面,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所谓的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法制自身状况 。包括两方面,一是建立和制定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理论和方针;二是着力提升知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
二、要适宜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
社会主义的法制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体现,其创制和实施都有赖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参与 。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制观念的增强、正确法律观点的确立,都需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来完成 。
从80年代开始,经过多次普及法律常识活动,己取得明显地成效,还要适宜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这对进一步提升公民法律意识将起到重要作用 。
三、要坚定不移地实行依法治国方针、严格执法 。认识来源于实践,社会上日常的法制实践活动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升,具有巨大的、现实的影响作用 。
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都能严格地依法行政、依法办案,就能真正显示出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和力量,显示出法制的严肃性和强制性,就能带动、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并得到他们的信任 。经过长期的重复实践,就会形成固定的习惯和观念,也就会不断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 。
四、要高度重视法学教育,开展法学调研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发达与否,与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是否繁荣有直接的关系 。法学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人才又是宣传、传播、深化法律意识的先导,法学研究是培养健全的法律意识的重要条件 。
在法律实践中,一些新经验、新思想须及时总结、认真推广,而这些都离不开法学研究、法学探索和创新 。法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又通过法学教育使部分人先行接受,然后,再通过这些受教育者用各种方式向社会传播、推广并付诸实践,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发展、更新和提高 。
五、要竭尽全力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法制 。利用大众传播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是一种涉及面较广、运用较多、影响较大的途径 。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向众多对象传递思想和观点的过程 。大众传播,具有信息来源的普遍性,强烈的时效性和敏感性,广泛的普及性,以及公众教育机能等特征 。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率已大大提高,只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就能产生迅速广泛的影响,同时极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和氛围,使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
扩展资料
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树立
具体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共规范
实践证明未成年人一旦养成了种种不良习性后要矫正过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因此,未成年人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和学习中,处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共规范,遵重社会公德,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觉***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