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县|四川又一“青铜王国”揭秘:盐源青铜文明系南北文化交汇产物( 二 )


第一期为商至西周时期 , 主体为西周时期 。 墓葬形制包括了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及瓮棺墓 , 土坑竖穴墓多不见木质葬具 , 随葬器物中铜器极为少见 , 仅见少量箭镞等 。 出土陶器以乳钉瓮、簋式豆、带流壶、高领罐及小双耳圈足罐为主 , 出土器物类型比较单一 。 另外还常见刀、箭镞、砭针等石器 。
第二期为春秋时期 。 墓葬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为主 , 大多有木质葬具 。 随葬器物以铜器、陶器和石器为主 。 铜器以剑和戈为主 , 尤以带銎剑最具特征 。 陶器以小双耳罐、高领罐为主 , 出现了器耳自口部纵贯至腹中部的大双耳罐 , 另出少量带流壶等 。 石器中穿孔条形砺石和石范较为流行 。
第三期为战国至西汉早期 。 墓葬包括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及带盖顶石的宽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 墓葬规模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化 , 均有木质葬具 , 少数大型墓葬有椁 。 随葬器物以铜器、陶器、石器、玻璃器、金器等为主 , 种类非常丰富 。 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的多寡差异较大 , 体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 , 是本期墓葬的一大特征 。
战国中晚期的M13 是本次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也是等级最高的墓葬之一 。 墓圹长5.16、宽3.69~4.01、深0.8米 。 墓葬原应有上下两层盖顶石 , 葬具为一棺一椁 。 该墓葬中出土各类器物41件 , 大多置于棺盖板上 , 其中有一套青铜纺织工具 , 包括工形器、打纬刀、卷经轴、卷布轴、分经棍以及护腰等 。 该墓还出土了彩绘大双耳罐 。 青铜纺织工具和彩绘大双耳罐的组合 , 仅见于老龙头墓地最高等级墓葬中 , 同样的组合还见于M135 。 这两座墓的墓主在老龙头墓地中身份非常显赫 , 可能属于老龙头族群的统治阶层 。
工匠墓被发现 , 透露盐源铜器铸造之谜
研讨会上 , 讨论的焦点之一是 , 老龙头遗址出土的独具特色的青铜器是哪里铸造的?这一直是一个谜 , 此次发掘提供了线索 。 在春秋时期的墓葬M174中出土了10组石范以及可能用于炼铜的陶浇包和陶鼓风管 , 石范的种类包括铃、刀、钺、凿等 , 均为老龙头遗址出土的典型铜器 , 说明老龙头遗址的部分铜器就是在本地铸造的 , 而M174的墓主人可能就是一位青铜铸匠 。 M174的石范常见一范多器 , 显示出较为成熟的铸造技术 。
田剑波表示 , 类似M174的铸匠墓在老龙头墓地发现有多座 , 此前在川西南地区还非常少见 , 同类铸匠墓在欧亚草原、中国西北、西南及东南亚地区都有发现 , 此类墓葬的发现充分体现出盐源盆地在欧亚大陆东部南北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
除铸匠墓外 , 墓地还出土了多座疑似朱砂工匠墓 。 这类墓葬一般随葬研磨朱砂的石杵和石臼以及其他研磨朱砂的工具 , 其主人可能为研磨朱砂的匠人 。 墓地中有部分墓葬底部铺有朱砂 , 当时朱砂葬习俗的反映 , 反映该人群尚红之风 。
值得注意的是 , 青铜枝形器是老龙头遗址最具特质的青铜元素 , 双马神是此类青铜枝形器最为常见的主题 。 近年新发现了一批新的动物形象 , 如猪、鹿、爬行动物等 。 它是盐源青铜文化区隔于周边青铜文化的重要特征 , 同时也反映出老龙头族群独特的丧葬习俗和信仰崇拜 。
盐源青铜文明是南北文化交汇的产物
据介绍 , 老龙头遗址还发现大量与马相关的遗存 , 主要包括殉马和马具 , 另有马车、铜马 。 随葬殉马和马具的习俗多见于中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 , 盐源盆地的尚马之风 , 显示出浓烈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 。 老龙头遗址还出土有小型马饰片、联珠饰和带柄铜镜 , 也是北方草原文化影响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