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新津非遗金华龙灯有了传承人

“同学们准备了 , 我们把龙灯舞起来!所有人站成一条线 , 预备开始 , 舞......”还没走进新津区金华镇中心小学 , 就已经听到人声鼎沸 , 一群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学生 , 挥舞着多条“巨龙” , 时而低回盘旋 , 时而呼啸疾驰 , 时而穿插盘伏……这便是学校特色课程--舞龙灯的热闹场景 。
学校开设“舞龙灯”课 , 学生兴致高
“又到了最喜欢的龙灯表演课啦!”周五上午9点30分 ,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 , 学校里十多名小朋友便成了校园最积极的人 。 他们快速收拾好书本 , 兴奋地冲到操场取出舞龙灯道具 。
热身动作之后 , 现场按照六人、三人进行了分组练习 。 “8字花”“之字拐”“螺旋跳” , 操场上 , 一条条“龙”俨然活了起来 , 在孩子们的手中游弋、起伏、翻腾、穿越 。
|舞!新津非遗金华龙灯有了传承人
本文图片

“我是舞龙头的 , 我太喜欢这门课了 。 ”11岁的陈薪云是六年级的学生 。 尽管个子不高 , 但浑身却透着一股机灵活泼的劲儿 。 她和队友杨家苗不仅来自一个班 , 而且还是搭档 , 她们一起担任着舞龙头的任务 。 经过练习 , 两人已经可以密切地协作配合 , 随时进行转换 。
舞龙尾的人 , 则需要时刻关注前面同学的动作而随时调整自己的动作 , 这样才能跟上舞龙灯队伍整体的节奏 。 “我前面那个同学 , 她往右我就往右 , 她往左我就往左 , 就是左右两边跑 。 ”舞龙灯还不到半小时 , 杜雅芯早已满头大汗 。 “虽然很累 , 但能和大家一起练习 , 真好!”杜雅芯开心的说 。
|舞!新津非遗金华龙灯有了传承人
本文图片

金华龙灯舞起来 , 传承有新人
“舞龙的时候基本上在舞八字花 , 绕八字花的时候 , 龙头要以龙嘴的方向带动 , 龙杆在身体左右绕八字 , 并尽可能靠自己身体侧面内力圆 , 前后不超过45度的斜面 。 ”操场上 , 金华龙灯教练张茂书和金华女子龙灯队长白群如 , 正在向同学们讲授着舞龙头的技巧 , 一边演示着具体的动作 。
|舞!新津非遗金华龙灯有了传承人
本文图片

金华龙灯是新津的传统民间艺术 , 始传于明清时 , 为了不让龙灯绝传 , 2004年 , 这里成立了第一支女子龙灯队 , 取名“帼龙” , 意谓“巾帼不让须眉” , 多次参加省、市、县重大演出 , 屡获殊荣 。 2010年金华龙灯还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为了将龙灯传承下去 , 龙灯队的老师还为孩子们量身订制了一批小龙灯 , 编排了一套适合小朋友表演的舞法套路 。 “舞龙灯是我们金华的特色文化 , 结合学校实际 , 我们根据学生的身高、体力、协调性 , 将学生分配在龙头、龙身、龙尾等位置 , 并系统地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 , 教授舞龙技巧 。 再结合鼓、锣等乐器 , 把舞龙艺术完整呈现出来 , 最终让我们的学生学会系统的舞龙技术 , 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 ”金华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刘燕介绍说 , “这是个舞台 , 也是个机会 。 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非遗知识特色课为学生传授非遗技艺 , 孩子们不仅拓展了兴趣 , 同时也能走近非遗 , 爱上非遗 , 从而传承非遗 。 ”
|舞!新津非遗金华龙灯有了传承人
本文图片

-END-
采访人员:雷莉娟
编辑:王浩儒郭箐
【|舞!新津非遗金华龙灯有了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