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思纲看来 , 这些早期开拓者没有复杂的背景 , 几乎称不上“蜂拥而至以图呼吸自由”的人群 。 准确地说 , 他们是经济移民 , 到美国不过是想发个财 。 总而言之 , 这些人不打算在美国居住过久 , 他们的梦想不过是让一贫如洗的家人过上像样的日子 , 挣到足够的钱 , 以便告老还乡 , 过安稳的生活 。 即使有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能 , 在这些人看来也纯属遥不可及的事 。 如果有人不幸客死美国 , 所有家人和朋友都会穷尽一切办法将其送回故乡 , 叶落归根 。
巡回演讲的年轻人
王清福第二次踏上美国的疆土不久 , 一场空前的经济大萧条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席卷而来 。 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对在美华人十分不利 。
美国的反华情绪日渐高涨事出有因 。 较多的赚钱机会 , 吸引华人络绎不绝地来到美国 。 随着淘金热的冷却和太平洋铁路建设完工 , 这两个行业的华工与新来华工作为廉价劳动力 , 越来越多地涌进美国西部城市 , 冲击了加州等西部地区的就业市场 , 挤压了美国下层民众的工作空间 , 引起与本土劳工阶层的摩擦 。
爆发于1873年的经济危机 , 使矛盾更加激化 。 美国劳工举行罢工时 , 华人往往被雇来做替工 。 由于华人不挑剔工作 , 也没有高报酬要求 , 更容易找到工作 , 于是白人劳工阶层指责华人从他们手里夺走了工作 。 反华组织“工人党”应运而生 , 举行了一连串反华集会和示威游行 , 一些流氓地痞则趁火打劫 。 在美国西部 , 华人到处受到攻击、驱逐和谋杀 。 加州议会更是推波助澜 , 向美国国会发出呼吁 , 要求在排华问题上有实际动作 。
随着187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到来 , 为了讨好劳工阶层并争取选票 , 民主党、共和党的政客们争相以“华人滚出美国”为竞选口号 , 在各自全国大会上通过反华纲领 。 美国国会里的反华热度也逐渐上升 , 反华势力不失时机地在两院推出多项旨在限制华人移民的法案 。
当时 , 王清福属于在美华人的极少数 。 他能用英文写文章 , 能用英语开讲座 。 更重要的是 , 他已经在1874年成为美国公民 , 因而可以保持美国社会中平等一员的心态来言论行事 , 用美国的文化口号去批判美国的种族主义 。
王清福认为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 , 主要原因是中美双方缺乏了解 。 他希望美国人眼里的中国人 , 和他自己眼里看到的一模一样 。 为了消除美国人对中国人的误解 , 他赶赴美国各地巡回演讲 , 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 仅在1876年这一年中 , 他就开展了80余场演讲 。
本文图片
1877年5月26日出版的《哈泼斯周刊》刊登的一张王清福的照片 , 由乔治·加德纳·罗克伍德拍摄 。 原版照片显然已经遗失 , 不过这幅高度逼真的工笔画幸存下来 。 照片里的王清福在中式长袍马褂里边穿了件西式高领衬衣 。 宽松的袖子表明 , 他是个接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人 。
当时美国著名的《哈泼斯周刊》曾这样描写演讲台上的王清福:“聪明、有教养的绅士 , 他很轻松 , 很有效地使用英语 , 而且能让听众听得津津有味 。 ”《纽约时报》则报道说:“他给听众的印象是:一个26岁左右的年轻人 , 彬彬有礼 , 营养良好 。 他的外观让人觉得他善于思考 , 且富有表现力 。 他的一举一动都十分优雅 , 有充分的自信 , 而且自始至终显得从容不迫 , 言行举止完美得体 , 好像是一位早已成名的社会名流 。 ”
王清福以典雅的英文、诚恳的态度 , 力促美国社会认识中国文化 , 消弭对华的偏见与暴戾言行 , 但收效甚微 。 他的演讲虽然受到美国当时主流媒体的关注并予以大量报道 , 但多数报道对他的言论含有曲解和嘲讽的意味 。
- |山东手造·优选日照丨拙朴银壶:日照的风情银器
- |【山东援疆】大型红色音乐剧《兵出渤海湾》在喀什首演启幕
- 雪糕|好品山东|清凉一夏,还是最爱本土雪糕
- 山东省|大学生自述:我“月薪3万”,是因为有3条就业本钱
- 薄利民|(同题诗赛)父爱如山|薄利民(山东)
- |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6月21日在山东开幕
- |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将于6月21日至7月6日在山东举办
- |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将于6月21日至7月6日在山东举办
- |青未了|做一个耐撕的人
- |独家探访|首家“山东手造”展馆来了!新黄河带你先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