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制度 幼儿园预防接种制度

今天给各位分享预防接种制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幼儿园预防接种制度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预防接种时的“三查七对五告知”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三查七对”,是指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卡),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
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卡)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
五告知是指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价格和接种后的留观时间 。
扩展资料:
2019年4月20日,针对一些地方在预防接种环节发生的疫苗过期、掉包等事件,20日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疫苗管理法草案提出,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明确将“三查七对”要求和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写入法律草案 。
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四方面规定 。
一是接种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 。
二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对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疫苗使用的管理 。
三是明确“三查七对”要求,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核对有关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接种 。
四是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完整、准确记录接种疫苗的较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等,确保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拟修法规定疫苗预防接种“三查七对”可追溯可查询
预防接种证制度名词解释预防接种证制度名词解释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
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 。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

预防接种制度 幼儿园预防接种制度

文章插图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什么制度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
扩展资料
【预防接种制度 幼儿园预防接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类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