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乡愿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乡愿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乡愿”指的是伪善者 。乡愿就是指那些看上去一脸忠厚诚实,其实只会媚俗趋时,但其实毫无道德原则的人 。
孔子的乡愿是什么意思
乡愿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孔子把乡愿视作道德败坏的人,在孔子看来乡愿者是伪善者,虽然外表上拥有忠厚谨慎的样子,但其实内心毫无道德原则,只会媚俗趋时 。孔子因此否定了被所有乡邻喜爱或是憎恶的人,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在这些人中为善人所喜 , 但为恶人所厌恶的人 。
乡愿的字面意思是乡里面那些忠厚谨慎的人,表面上看来没有贬义以及批评的意味 。但是结合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知道,孔子很看重一个人的内在修养与外在言行举止的匹配,若一个人无法外在忠厚谨慎,可实际上不过是迎合世俗,那么其在道德上就处于孔子所批判的人,他就处在内外一致的君子的对立面 。
《论语》中的“乡愿德之贼也”是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这样说“所谓‘乡愿’,是败坏道德的人 。”
这样说的原因是:“这种“乡愿”,言行不符,实际上是似德非德而乱乎德的人 , 乃德之“贼” , 世人对之不可不辨 。虽然表面上看 , 他们是对乡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 , 其实他们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恶,不主持正义,不抵制坏人坏事,所以全然成为危害道德的人 。
乡愿德之贼也是什么意思《论语》阳货篇的句子
【孔子的乡愿是什么意思】“乡愿,德之贼也”,原文为:子曰:“乡愿① , 德之贼也② 。”其出处为《论语》阳货篇 。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1]
论语中乡望道之贼也是什么意思论语中没有乡望道之贼的经文 。但有一章经文和其相似 。
论语阳货篇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
孔子说:不分是非的老好人,是损害道德的人 。
孔子所指的乡愿,是指那些看似忠厚老实 , 但是没有一点道德原则,是非标准,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 。德之贼是指败坏道德的人 。
孔子的三不教是什么一、不教之一:不用功和不能举一反三的人
在《论语·述而》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字面意义是,教师在教导学生时,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法的时候 , 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 , 不去启发他 。教给学生一个方面的东西时 , 他却不能据此而推知其他多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
由此我们到会联想,当今社会要求教师们要学会“启发式”教学,要懂得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但其实我们忽略了孔子原话的本意!在我看来 , 孔子的原话是指教师在启发诱导学生前,这名学生是要在努力用功而依然无法达到最终目标的前提下再教,而不是什么时候都要教师去教 。换言之,假如学生没有做到这一前提 , 教师就不需要去教育他了 。
二、不教之二:乡愿
从我们当代人的角度来看,或许不用功的学生也会有发奋努力的一天,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不可因为学生一时的懒惰而放弃教导他们 。但是 , 有一类型的学生 , 在孔子眼中是最教不得的!
《论语·阳货》中 ,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这类人被孔子称作“乡原(愿)”,“愿”指谨慎,是指那些“言不顾行 , 行不顾言” , 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 。这类言行不一、阿谀谄媚的“伪君子”,在《孟子·尽心章句下》中甚至记载孔子曾说:“过我门而不入我室 , 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
这和我们传统理念认为孔子一直“有教无类”的想法可谓大相径庭,原来圣人孔子也有不愿意和不乐意教育的学生 。由此可知,在讲究“仁礼”修身的孔子十分注重为师、为人的道德品质,倘若学生是言行不一、心术不正、品行有严重偏差的话,即使其路过眼前不请教他,他也不觉得遗憾或可惜,异于“兼爱”的墨家,即使“不叩”也必鸣 。相反,孔子连对他们不悔改的同情之意也没有 。因为 , 该类乡愿不可教!
三、不教之三:不教而教
真正的教育大师,并不是常常把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技巧挂在嘴边,其高人妙处就是能做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境界——能做到不教而教 。这样看来,有点像是把儒学带进了玄学一样 , 其实不然,在孔子的众多教育事例中,就有一例让人赞叹不已 。
《论语·阳货》中曾记载:“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 。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这个故事的背景是孺悲是奉鲁哀公之命来找孔子的,孔子却偏偏让仆人借口说自己生病了 , 不想见任何人,但就在仆人传话给孺悲后,孔子却拿起了瑟来又弹又唱的 。就这样看来,孔子的行为并不是他口中“正人君子”所作所为,全因这名无名小子曾师从孔子,但是由于他自身头脑有点反常,经常乱蒙乱猜圣人旨意,胡编乱造的故事还到处散播;可能难免也让孔子心痛又无奈,因此用这一“不教”之法也促使其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能够及时反省和尽早改过自身 。
表面上 , 孔子并没有用言行教导孺悲要怎样反省、怎样改正,但是这种间接的教育方式,对于孺悲来说可谓更加发人深省 , 这也是孔子的高明之处 。这种高境界的教育理念也受到了我们一些后代杰出教育家的推崇,如叶圣陶曾指出“教 , 是为了达到不必要的教”,陶行知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等 。孔子的这一“不教而教”的为师之道值得我们深思和效仿 。
综上所述,在孔子的世界里 , 也有“不用教”“不能教”“不需教”的学生 , 为师不可只会“教”,更要懂得如何“不教”的更高教育境界 , 希望这次趣谈也能引发每位教育工作者有一番新思考 。

孔子的乡愿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乡愿是什么意思的全部内容,以及孔子的乡愿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