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本毕业生正在度过一个“寒冷”夏天( 四 )


这其实也是目前很多东北父母的想法 , 不惜为了孩子的发展举家迁徙 。
接到信息的那个瞬间张嘉东百感交集 , 有欲建设家乡而无力的悲哀 , 有对父母的心疼 , 也有对未来的担忧 。 张嘉东说 , 班级里男生几乎都会选择去南方城市发展 , 只有部分女生愿意留下来找稳定的工作 。
在徐蕴和苒苒的宿舍 , 五个人里只有她们俩不是东北人 , 但她们都能说一口东北话 。 她们喜欢哈尔滨欧洲建筑的典雅、松花江边晚霞的静谧、东北人的热情和食堂好吃的饭菜 。 但她们从来没考虑过留下来 。
作为哈尔滨本地人 , 于微也曾想和一些朋友去北京闯一闯 , 但她投出去的简历几乎都石沉大海 。 她有发小早早去了北京实习 , “她觉得很累 , 但也进步很快 , 毕业后留不下大厂就先去家小公司积累经验” 。 据于微观察 , 一半的东北同学都在计划离开 , 去成都、天津、北京 , 或者南方城市 。
于微后来想开了 , 留在家里也有留在家里的好 , 东北生活压力小 , 房价低 , 也离父母近 , “我不是特别能承受压力的性格 , 也比较恋家 , 想离家人近一点 。 虽然现在交通便利了 , 但工作忙了是不是能有假期 , 有假期了是不是有疫情 , 我不想一年也见不到父母一面 。 ”
不过 , 随着很多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选择离开 , 她能谈心的人越来越少 。
“人总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找了将近一年的工作 , 于微发现 , 就算是本地人 , 想留在老家也很难 , “几乎没有私企可选 , 想留在东北 , 无非就是考研、考公或者进事业单位 。 ”
于微班级里很多同学都在准备二战考研 , 于微想趁着自己应届的身份 , 冲一冲去考公 。
“市面上的工作太不稳定了 , 薪资和福利都很差 。 中字头的企业不会考虑我们这种二本工科女 。 ”父母帮她报了一万多的考公辅导班 。
苒苒也发现了这种变化 , 过去几年她总听说人们羡慕哪个亲戚家孩子去了大的公司 , 而如今 , 看过了太多年轻人过劳猝死、大企业裁员的新闻 , 最让人羡慕的还是体制内的安稳 。 “大三的时候 , 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讲座 , 当时资历比较深的老师也建议我们 , 考研考公是首选 , 最后才是找工作 。 ”
对于未来的计划 , 苒苒希望图书管理研究生毕业后 , 能够考到图书馆或者出版社这种稳定的单位 。
根据目前的形势 , 考公仍旧是一岗难求 。 数据显示 , 2022年国考全国1833396人通过审查 , 竞争最激烈岗位比例能达到19236:1 , 甚至很多名校博士为了编制去报考最基层的街道工作 。
张嘉东正在等着去深圳入职 , “一开始可能会难一些 , 但能吃苦 , 就能有所发展” , 他希望尽快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 争取攒钱买房 , 把父母接过去 。 至于回东北 , 他不再抱有希望 。
于微计划给自己两年时间参加公考 , 实在不行再看看工作机会 , 她听说一家著名的信息与通信公司的分公司要落户哈尔滨了 , “可能会吸引住一部分人才 , 真希望越来越多企业能够来哈尔滨发展 , 城市发展好了 , 也能留住更多的年轻人 。 ”于微期待着 。
这些年 , 于微眼看着越来越多亲戚朋友离开 。 2020年哈尔滨的常住人口是1000.99万 , 到了2021年 , 这一数字已经减少为988.5万人 , 中间相差超过12万之多 , 这个降幅无论是在东北还是在全国都居前列 。 随着哈尔滨常住人口下降为900多万 , 东北三省再无千万人口的城市 。
在哈尔滨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徐蕴 , 不知道自己何时还能再回学校看看 。 由于疫情 , 这个月的答辩都安排在了线上 , 宿舍的行李也由辅导员打包邮寄 , 她没想过自己会以如此仓促的形式毕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