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听雨(2016-2020)|林岫|?初读《小楼听雨(2016-2020)》印象

小楼听雨(2016-2020)|林岫|?初读《小楼听雨(2016-2020)》印象
本文图片

小楼听雨(2016-2020)|林岫|?初读《小楼听雨(2016-2020)》印象
本文图片

初读《小楼听雨(2016-2020)》印象
林岫
首选集问世 , 可喜可贺 。 策划、主编、编委等人功劳在兹 , 心血在兹 , 无须一一细评 。
熊盛元序以佳诗作引 , 道由来、忆前辈、期才俊等分点到位且述意精赅 , 尤举清叶燮《原诗》之“理”、“事”、“情” , 言及诗坛缺乏“才、胆、识、力”等四种痼疾 , “旨在激励《小楼听雨》中之后起” , 警语深情 , 其实也属“先之以识”者 。
刘鲁宁作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创始人之一 , 汇报性的一番回顾 , 言辞轻松 , 我们並不难读出他们备尝辛苦的步步前行 。 读序尾六行 , 恰好京郊窗外淅沥 , “小楼可以没有 , 雨声依然存在 , 小楼的雨声不会消失” , 感深易生共鸣 , 遂心情大好 。
我一向爱读钟振振谈古典诗词创作的长短文章;其文授人以渔 , 务实笃行 , 开卷必然得益 。 振振研究作法学惨淡经营年久 , 无某些理论研究文章的枯瘠艰涩之病 。 其情动而辞发 , 读者披文入情 , 那种“翩翩佩玉响 , 知有美人来”的感觉 , 对经历过前二十年那些铺天盖地鉴赏文海(实则只赏不鉴)的读者来说 , 务实笃行是一种传统诗歌创作学研究和教学的理性回归 。 读毕 , 想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那句话:“心与笔谋 , 才为盟主 , 学为辅佐;主佐合德 , 文采必霸” 。 信然 。
梦欣说绝句结尾十六法 , 研究作法学 , 当属务实类 。 此及时甘霖 , 可补当前诗界“知行”之必需 。 《周易》有“形而上者谓之道 , 形而下者谓之器”(事物变化之法则规律是无形的 , 谓之道;而事物本身有形 , 谓之器) , 学诗作法的实践即“知道明器” , 所以研究作法学可以看作是一种学诗的自觉性 , 跟“观水有术 , 必观其澜”(见《孟子 》)无异 。
选登的杨逸明两次发言都比较精采 , 估计拘于限时 , 发言现场有些未得舒展 , 无妨以后分节在《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细细道来 。 五年前在北京诗词学会上杨逸明讲的“诗词学习创作的三角形” , 实际上也是一个“知道明器”的问题 , 特别是他深情讲述“三角形最高的小尖角(即诗思的哲学层面)” , 至今应该仍留在不少北京诗人听众的记忆之中 。
入选之诗 , 佳什甚多 , 已大致拜读一过 , 以后侍机无妨再老媪絮谈 。
读后建言:
二序后列“古诗创作理论大家谈” , 建议此栏目名称删“理论”二字 , 改“古诗”二字 , 以后改曰“传统诗词创作大家谈” , 当否 , 请酌处 。
小楼听雨(2016-2020)|林岫|?初读《小楼听雨(2016-2020)》印象
本文图片

林 岫?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 ,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 中国楹联学会顾问 , 中国兰亭书会顾问 , 《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 。
小楼听雨(2016-2020)|林岫|?初读《小楼听雨(2016-2020)》印象
本文图片

林岫自作诗《黄山遇雨得句》草书大方幅
2016年90x90㎝
林深草暗疑无路 , 过耳松声似壮怀 。
岭上眉间生雨气 , 已然云势补峰来 。
*
万声过耳骇听闻 , 失箸缘来造气氛 。
天地眼前如许大 , 瞬间蒙翳已难分 。
*
龙蛇惊绝壁 , 电影掷银鞭 。
回望归时路 , 亭桥已渺然 。
小楼听雨(2016-2020)|林岫|?初读《小楼听雨(2016-2020)》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