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914件故宫文物将亮相香港故宫开幕展 中华国宝耀香江( 二 )


集古典建筑魅力与现代建造技术于一身 , 大国建造打造崭新地标
香港故宫地处维多利亚港畔西九文化区 。 远远望去 , 7层高的博物馆大楼像一个矗立在港畔的巨大方鼎 。 建设者利用科技赋能 , 历时三年 , 完成了这座集古典建筑魅力与现代建造技术于一身的宏伟建筑 , 被誉为香港新地标 。
“上宽下聚 , 顶虚底实” ,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项目负责人王勇介绍 , 香港故宫外观设计借鉴了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的美学特点 , 并辅以现代化建筑手法和新兴建筑材料体现建筑特色 , 是香港第一座高倾角、大面积的倾斜清水混凝土外墙建筑结构 。 “我们创新运用智慧建造体系、开发先进建造技术等完成设计要求 。 ”王勇说 , 从图纸设计、工厂生产到现场施工 , 从方案模拟、进度计划模拟到施工检验等项目建设全过程 , 都实现了建筑信息模拟技术(BIM)模型出图 。 同时 , 利用智慧工地系统(C-SMART)从施工进度、安全、环保、质量管理等方面优化流程 , 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 。
香港故宫在建设中 , 保留了诸多“故宫DNA” 。 “为保留紫禁城琉璃瓦、红墙等特色元素 , 在外墙中采用了饰面铝板、玻璃幕墙、天然渐变铁饰面板等形式的预制构件 。 ”王勇举例说 , 香港故宫的正门口蕴含了紫禁城金水河的设计理念 , 运用透光玻璃建筑材料建造 , 呈现出与金水河曲线、弧度一致的造型 , 而朱红色正门配上810颗玻璃钉 , 则用现代的建筑语言致敬故宫最有特色的“红门金钉” 。 踏入博物馆 , 内部空间也与紫禁城的中轴线概念相呼应 , 参照紫禁城中轴空间平面递进的布局 , 在地面、二楼及四楼分别留出3个面向不同方位的中庭空间 , 层层递进 , 贯穿整座大楼 。
“香港故宫建设项目承载着以建筑设计诠释历史、以建筑空间守护文物的特殊要求 。 ”王勇介绍 , 文物的保存需要严格的环境条件 , 为实现温度、湿度的精准控制 , 建筑设有约8000个阀门、超过6000个风嘴 , 将实现馆内空调温度控制精度误差不超过上下2摄氏度 , 湿度控制精度误差不超过上下5%的相对湿度 , 以保障未来馆内文物与展品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保存和展览 。
背靠祖国 立足香港 放眼世界
在吴志华的办公室里 , 挂着“和而不同”四字 , 也体现了他的办馆理念:“中国要多了解世界文化 , 才能更有话语权 , 世界要多了解中国文化 , 才能对现代中国有公道的认知 。 ”
作为一个国际文化大都会 , 香港既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 也融合了外来多元文化 。 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之地矗立起一座博物馆 , 不仅要促进香港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 , 也要助力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
背靠祖国 , 立足香港 , 放眼世界 , 这是香港故宫的底气 。 “除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外 , 促进世界文明对话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 。 ”吴志华表示 , 未来将筹备中西文化交流主题展览 , 并寻找机会举行世界巡展 , 将包括故宫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传播到国外 , 比如将香港故宫的展览安排到外国博物馆继续展出 。 同时 , 也积极引进国外的展品来到香港和内地展出 , 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作出更大贡献 。
“作为故宫博物院在中国内地以外的首个合作项目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成意义重大 。 ”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研究员王思渝看来 , 香港故宫有助于加强内地与香港的文化交流 ,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向心力 , 也能够利用香港特有的国际视野和特区优势 , 促使香港故宫成为中国文博机构与海外文化机构对话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