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燕说 , 演出行业的大部分数字藏品 , 都依托于已经成型的大IP , 如业已经过市场考验的爆款剧目、音乐节、知名音乐人等 , “原来我们这个行业更倾向于线下 , 看起来离互联网比较远 ,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开始注意到演出领域所蕴藏的文化资源 , 疫情以来 , 内容方也越来越愿意探索新玩法 , 碰撞出新的产品 。 ”
本文图片
五条人数字藏品AR拍照
拓宽场景 , 数字藏品也能“走进”生活
作为新生事物 , 不少演艺机构都在探索演出行业数字藏品的呈现形式 , 也出现了不少新的玩法 。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 是演出领域数字藏品发展的新态势 。
“近几年数字藏品领域非常热闹 , 但有些数字藏品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 就是把实体的藏品数字化 , 很难理解这样做的意义 , 究竟是方便收藏 , 还是只不过多了一种收藏载体 。 ”在资深乐评人爱地人看来 , 数字藏品应该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载体 , 并非传统实体的数字化 , 不应该仅仅把现实世界的东西“搬”的线上 , 而是要用数字时代的逻辑进行创作 。
他以五条人的Save City数字艺术藏品为例 , 它基于五条人和他们创作的歌曲MV《塑料花》 , 再通过扫描、建模、动作捕捉技术等环节 , 制作、渲染完成动画MV 。 这个数字藏品不仅呈现出裸眼3D效果 , 还可以结合该平台的AR拍照功能 , 购买者举起手机拍照 , 就能把3D模型“放”在自己家里或户外等场景中 , 让“数字化”的茂涛、仁科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 “这个数字藏品确实是一个独立的数字化创作 , 也是只能在数字时代才能完成制作到收藏的藏品 。 ”爱地人说 。
【上海交响乐团|不止在手机上当收藏,数字藏品被演出行业玩得太溜了!】潘燕也注意到 , 不少演出机构的数字藏品都有串联线上线下、开发多种使用场景的功能 。 比如购买了数字藏品的观众 , 在未来购买演出票或参与院团活动时 , 都会被赋予一定的权益 。 个别藏品也会以隐藏款盲盒的形式上线 , 调动粉丝的参与度 。 “在未来的元宇宙 , 数字藏品会是购买者专属的资产 , 但我们很多同行想的是 , 在这个时代还没完全来到之前 , 数字藏品可以拥有什么使用场景 , 或被赋予更多的权限 。 ”潘燕说 。
- 皮影戏|下一站|馆藏四万件皮影 慈禧太后看过的“凤影”竟然在上海
- 软件|我,985研究生,入职上海的银行,透露在国企岗位的年薪
- 北京市|上海各类职员“收入等级表”出炉,学历带来的参差很明显,很现实
- 东京梦华录|《梦华录》将落幕,上海福州路展出古籍《东京梦华录》
- 券商|上海出台辅警管理条例,战友如果当辅警,职责规范就明确了
- 上海市|上海一“铁路在职人员”自曝薪资,金额让人羡慕,再拉仇恨?
- 招聘|招3254人!2022上海卫生人才网络招聘会将于6月24-30日举办
- 三支一扶|全网首发!上海农发行独家考情分析来啦!农发行上岸必看
- 上海市|《猎罪图鉴》未完,又一部职业情感剧接档,网友:终于不再剧荒了
- |上海爷叔回到街头写生 用钢笔水彩记录“上海永不拓宽的64条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