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启荣|周启荣等丨对当下学界研究范式的批判性断想

编者按:如今学界浮躁之风甚盛 , 成果多以论文、专著数量为标准 , 以发表刊物级别为鹄的 , 生拉硬扯者有之 , 不知所云者有之 , 不以求真为目的 , 反以名利是尚 。 凡此种种 , 极大地损害了学术殿堂的权威性与科学性 。 荀子学园中的学者有感于斯 , 遂有此《对当下学界研究范式的批判性断想》的讨论 。 虽可能无补于兹事 , 敢望有道君子勉焉 。
周启荣|周启荣等丨对当下学界研究范式的批判性断想
本文图片

【姚彬彬】我觉得是时代变了 。 ——因为前面几代大家 , 尤其是近现代时期的 , 在各个领域的开掘是开创性和原创性的 , 只要水平够 , 在某领域搞得好 , 必然能传世 。 ——但是 , 20世纪80年代以降 , 已经成了学术内卷时代 , 大多研究本来可有可无 , 就算做得不错 , 也不属于“必读”之列 , 因此注定传世概率极低 。
【陆建华】是的 。 有时感到中哲学科再做下去意义不是很大 。 大的方面搞得差不多了 , 基本的观点是不会变的 。 能够做的就是学术史的梳理 , 或者在小的方面填补空白 。 有的为了出新 , 就在题目上下功夫 , 或者就胡编了 。 题目假大空虚 , 内容又是很微观 。 这是一种现象 。
【周启荣|周启荣等丨对当下学界研究范式的批判性断想】【周启荣】对收藏家来说 , 珍宝、垃圾都有收藏价值!对九流学者来说 , 可以抄写整理 , 具有出成果的价值!反正大部分学者没有区分著作优劣的能力 , 出版审查制度又是以关系、金钱为取舍标准!年轻人很难凭借真学问立足于学术界 , 这才是窘境 。
【裴健智】现在迫切要求年轻人出成果 , 没法静下来慢慢读书 , 慢慢做学问 。 博士期间就得发好几篇c , 不然找不到工作 , 不行就得做博士后 , 也是各种考核 , 根本没时间读书 , 更不可能产出成果 。
【陈绪平】都是短平快了 。
【姚彬彬】这些年拉郎配式的“比较哲学”盛行 , 其实就是内卷的直接表现形式 , 张三和李四比一下 , 李四和王五比一下 , 王五跟约翰比一下 , 李四再跟山口比一下……无限循环 , 可以出无限论文 。
【林桂榛】没事找事 , 看论文不如看鸟窝 。
【周启荣】 国内搞哲学、文献的学者一般停留在字面思考与比较——所谓章句、训诂、考证——以概念来思考抽象问题意识与能力弱 , 有问题都是前人、日本、欧美学者提出来的(自夸为一级教授的辛大师可以作为其中一类的典型代表!“中国哲学合法性”、“形而上学”、“形而中学”、“XX如何可能”、“性善”、“性恶”、“性朴”、“性不善”都是停留在字面上打转!很少从先秦政治、社会大变革的重大历史问题:例如贵族世袭制度的崩溃、统治者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的转变、政权合法性的争论、新型国家出现与社会阶级改变、士阶层的流动与上升与新型国家扩张所需要的统治模式与方法的关系、如何解决百姓逃亡/流动的问题、刑罚在统治中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刑罚如何对增强国家力量作出贡献、语言涵义随社会结构变迁而产生新的涵义、统治方法与人性论争论的关系等 。 长于章句、训诂、考证的学者很少从历史的角度来思考诸子不同主张的时代意义 , 很少有以问题引导阅读来理解先秦文本的时代意义!如果有问题意识的 , 很多都是以现代价值与认知为标准的非历史性“科研”!但这些“科研”都挂上“成果”的美名 , 有收藏价值!
【赖淑芳】周老师说的这个是我喜欢的角度虽然我也赞同章句的分析和理解 , 但是我也感觉前人之所以写出那些文字一定有其社会原因在里面 。 对社会变化的敏感知觉让他们做出了归纳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