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位于哪个部位
蛛网膜通常位于硬脑膜的深层,蛛网膜是一种透明的薄膜,包括脊髓蛛网膜和脑蛛网膜两个部分 。在蛛网膜和软脑膜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 , 称之为蛛网膜下腔 。
在蛛网膜下腔当中充满了脑脊液 , 同时在小脑和延髓之间,蛛网膜下腔开始出现明显的扩大,称之为小脑延髓池 。临床上常常通过在小脑延髓池进行穿刺抽取脑积液或者是通过注入药物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当患者受到创伤 , 打击车祸或其他意外伤害时常常容易导致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膜动静脉瘘目录 1 拼音 2 简介 3 脑的被膜 3.1 硬脑膜 3.1.1 大脑镰 3.1.2 小脑幕 3.1.3 鞍膈 3.2 脑蛛网膜 3.3 软脑膜 3.3.1 脉络丛 3.3.2 蛛网膜粒 4 脊髓的被膜 4.1 硬脊膜 4.2 脊髓蛛网膜 4.3 软脊膜 1 拼音 nǎo jǐ mó
2 简介
脑和脊髓的表面被覆著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称为脑脊膜,有保护、支持、营养脑和脊髓的功能 。脑脊膜共有三层,由外向内分别称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 , 各有其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 。
3 脑的被膜
覆被脑的被膜有硬脑膜、脑蛛网膜及软脑膜三层 。
3.1 硬脑膜
硬脑膜是一层略带光泽的坚韧的腱性膜,被覆于脑的外面 。硬脑膜由两层合成: 外层为颅骨内面的骨膜,较厚 , 称为骨膜层;内层才是真正的脑膜,较?。莆阅げ?。两层之间在一定部位保持分离,形成硬脑膜静脉窦(见“脑的血液供给”条)和内淋巴囊; 其余部分则两层紧密融合成一层 , 不易分开 。硬脑膜的骨膜层在颅骨骨化完成后,除了在骨缝、颅底以及一些神经穿行的孔道处与骨结合较紧外,其余各处均结合疏松 , 易于自骨内板分离,故颅部受伤时,易导致硬膜外血肿 。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有一潜在性间隙,称硬膜下隙 。硬脑膜的内层(脑膜层)褶叠形成一些结构,嵌入脑的各部之间,使颅腔被不完全地分隔成几个空间,并借以固定脑的不同部分 。这些结构有大脑镰、小脑幕、小脑镰、鞍膈等 。
3.1.1 大脑镰
呈镰状,居正中矢状位 , 伸进大脑纵裂,直至胼胝体处 。它自前向后,紧密附着在鸡冠、枕内隆凸和小脑幕的拱顶上 。据国内资料,成年人的大脑镰可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缺口存在; 在大脑镰游离缘与胼胝体之间亦可留有间隙 。这些缺口和间隙可能成为发生脑疝的部位 。
3.1.2 小脑幕
张于大脑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略呈拱形 , 幕的顶部与大脑镰相延续,前、外、和后缘依次附着于前床突、巖部上缘和横窦沟 。幕的游离缘向前,称幕切迹,与鞍背共同围成小脑幕裂孔,供中脑通过 。小脑幕裂孔与中脑和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均比较接近 。小脑幕切迹与中脑之间的间隙是小脑幕切迹疝 的易发部位 。发生疝时往往压迫大脑脚底和动眼神经 , 产生肢体运动障碍和动眼神经损伤症状 。小脑镰居正中矢状位,位于小脑两半球后部之间,自小脑幕下面沿着枕内嵴向下延伸至枕骨大孔 。
3.1.3 鞍膈
是覆盖在蝶鞍上方的呈水平位置的硬膜板 。附着在前、后床突之间,中间有小孔,供垂体柄通过 。
硬脑膜富含血管神经,对内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这一特点常是引起血管性头痛的物质基础 。硬脑膜动脉主要有来自颌内动脉的脑膜中动脉、眼动脉的脑膜前动脉以及枕动脉和椎动脉的脑膜后支 。硬脑膜的感觉神经: 在小脑幕以上,接受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在小脑幕以下 , 接受来自迷走神经和上部颈神经的分支 。神经分支主要位于硬膜的脑膜层内,构成许多神经末梢,能对颅内压的轻微变化引起敏感反应 。血管运动神经来自交感神经组成的动脉丛 。
硬脑膜与某些脑神经的关系,亦具有临床意义 。当脑神经穿经颅底孔道时,都不同程度为硬脑膜所被覆 。其中特别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展神经在颅内的行程较长 , 行经硬脑膜所形成的海绵窦,如海绵窦血栓形成则可侵及这些神经 。另外,视交叉与鞍膈可有不同的位置关系,视交叉可位于鞍膈上方的前分、中分或后分,因此垂体柄与视交叉位置长短不等 。在垂体发生肿瘤时 , 可压迫视交叉的不同部位,而引起视觉的不同障碍 。
当三叉神经根向前行于颅中窝底硬脑膜下时,硬脑膜和蛛网膜呈套状包绕着三叉神经根和节 , 形成三叉神经腔,又名三叉神经池 。此腔与脑桥池的外侧分相通 。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结构特点,将某些 *** 物经卵圆孔注入此腔内 , 药物即随神经分支扩散,以达到阻滞麻醉的目的 。但因此腔可与脑桥池的外侧分相通,注入 *** 物过多时,药物可循此途径达到蛛网膜下腔,从而波及其他神经或脑干本身而引起种种严重症状,如眼肌麻痹、眼球震颤、重听、耳聋、晕眩、呕吐及面肌麻痹等 。
3.2 脑蛛网膜
脑蛛网膜简称蛛膜 , 位于硬脑膜与软脑膜之间 , 是一层不含血管并带有光泽的膜 。它与硬脑膜之间存在一个狭窄空隙,称为硬膜下隙,内有少量浆液 。蛛膜内面借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脑膜相连,其间即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 。脑蛛网膜仅跨越脑回表面 , 而不深入脑的沟裂之内 。因此在跨越脑的裂或窝处即形成一些较大和较深的蛛网膜下池 。其中最大的是位于小脑与延髓之间的小脑延髓池(又称大池),是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另外还有脑桥池、脚间池、交叉池和上池等 。上池围绕中脑的后面、上面和外侧面 , 临床上称为环池 。此池内有大脑静脉以及大脑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等 。上述这些池均可用气脑造影术予以显示 。
3.3 软脑膜
软脑膜为最内层,紧贴脑实质表面,深入脑的沟裂之内,并随血管深入脑的实质 。软脑膜可分内、外两层: 内层是真正的软膜,由纤细的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外层由随蛛膜小梁延续而来的胶元纤维组成 , 但此层在脑部并不一定存在(在脊髓则参予构成齿状韧带) 。
3.3.1 脉络丛
脉络丛见于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由软膜、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形成的脉络组织突入脑室内而构成 。脉络丛有分泌脑脊液等功能 。
3.3.2 蛛网膜粒
呈小结节状,数目不等,主要位于上矢状窦侧壁和横窦面向脑面处,个别的亦可见于颅底 。蛛网膜粒多成群集聚,并通过窦壁而突入窦内和外侧陷窝内 , 蛛网膜粒表面由许多蛛网膜绒毛组成 , 蛛网膜下腔内的脑脊液即通过蛛网膜绒毛而被转运到静脉系统 。在出生时蛛网膜绒毛很?。?随年龄逐渐增大,甚或发生钙化 。
4 脊髓的被膜
覆被脊髓的三层被膜各自与脑相应的被膜相续连,并具有相同的组织结构 。
4.1 硬脊膜
硬脊膜自枕骨大孔续于硬脑膜的内层 (即脑膜层),包被脊髓及马尾直至第二骶椎水平,然后迅速变细,包被脊髓的终丝,向下止于尾骨骨膜 。
硬脊膜除疏松附着于第1~2颈椎后面的骨膜以及后纵韧带全长之外,其他各处与椎骨骨膜之间均存在狭窄空隙 , 称为硬膜外腔 。腔内含有脂肪组织与椎内静脉丛等 。因硬膜紧密附着在枕骨大孔边缘,故硬膜外腔不与颅内相通,硬膜外腔上部略呈负压 。硬膜外麻醉即是将 *** 物注入此腔内 , 药物浸润脊神经根,以达到阻滞麻醉的目的 。硬脊膜与蛛膜之间亦存在一潜在空隙,称为硬膜下隙 。硬脊膜接受各段脊神经的分支分布,以及来自各段动脉的血液供应 。
4.2 脊髓蛛网膜
脊髓蛛网膜跨越脊髓沟裂表面,向上与脑蛛网膜相续 , 向下包被脊髓的马尾 , 并止于第二骶椎 。脊髓蛛网膜在节段性静脉附近有小的蛛网膜绒毛突入静脉壁内 。
4.3 软脊膜
软脊膜包被脊髓实质 , 并深入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内 。软脊膜自脊髓两侧的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褶叠构成齿状韧带 , 韧带的齿尖穿过蛛网膜向外伸向硬脊膜,并固定在硬脊膜的内面 。一般每侧可有18至21个齿尖,最上一个较细?。?位于第1颈神经平面,最下一个可位于第11~12胸神经平面或第12胸神经与第1腰神经之间平面 。齿状韧带有固定脊髓、减少震荡和防止其突然移位的作用; 亦是进行脊髓手术时的一种标志 。例如,为了消除某种顽固痛觉,可在齿状韧带前方切断脊髓内的脊髓丘脑束,而不会损伤皮质脊髓侧束 。因后者位于齿状韧带的后方 。
![脑脊膜动静脉瘘,蛛网膜位于哪个部位](http://img.ningxialong.com/240627/1A1063640-0.gif)
文章插图
【脑脊膜动静脉瘘,蛛网膜位于哪个部位】以上就是关于脑脊膜动静脉瘘 , 蛛网膜位于哪个部位的全部内容 , 以及蛛网膜位于哪个部位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