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史|因读《史记》而喜欢历史,又喜欢上了各个版本的《史记》

作者 | 岫出云青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陈胜吴广的故事,早在一九六零年的九年一贯制试用课本第十六分册就出现了,课文的题目叫《陈涉起义》。后来因为形势需要,课文被删除。一九七八年,中学语文教育恢复正轨,《陈涉世家》重新出现在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里。
一九八一年我上初三,第一次知道了陈胜吴广起义的故事。也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司马迁,还受过腐刑,仅此而已。
邻居张三爷喜说瞎话,多是家乡风物传说和聊斋故事。有一次我放学,却听见张三爷的侄子在大门楼下给他读陈涉世家的故事。张三爷听了很高兴,说,老说鬼怪狐仙故事,都听俗了。这些英雄好汉故事不错,可以换一下口味。就是不知道陈胜吴广后来得了江山没?
张三爷侄子讲的故事就是从语文课本上得来的,当然他也不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结局。
后来我上了高中,有次回家,遇见张三爷。张三爷的眼睛已近失明,听见是我,就问起了陈胜吴广的事。我摇摇头,说等有机会买一本史记看,再讲给他听。然而不久张三爷就故去了,而我买史记的事也拖到了大学毕业之后。
我学历史的兴趣就是从读史记开始的。
九零年,我大学毕业,进了乡下的一个事业单位工作。在这家乡镇书店里,我先后买到了前四史和张大可的《史记全本新注》,就这样,在这偏僻的乡下里,我开始阅读史记,并喜欢上了史记。
《史记》既是历史巨著,又是文学巨著。而司马迁无疑是我国古代最富创造天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忍辱负重,实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创造了纪传体这种书写历史的新体裁,并且历史取材忠实可靠,而写人写事又具小说笔法。这就是司马迁的崇高人格和创新精神。
司马迁能完成史记的创作,得益于他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司马迁年轻时,就阅尽皇家图书馆的藏书,又游历了祖国的山河,所谓读万卷书玩,行万里路。又有坚韧不拔与忍辱负重的性格。李陵事件后,司马迁不相信李陵会投降匈奴,为其上书开脱,被处以腐刑。在忍受了莫大的凌辱之后,受西伯、孔子、屈原、孙膑、左丘明等先贤的感染,发愤著书,将自己的不平和愤懑倾注在史记中。
《史记》描绘了自五帝至汉武帝三千多年间波澜壮阔的风云变幻,人物众多,各具特点,有励精图治的明君,也有安逸无能的昏主,有忠君爱民的贤臣,也有祸国殃民的奸佞,有运筹帷幄的谋士,也有出奇制胜的名将…既写国家的政治生活,也写民间的疾苦。诚如鲁迅所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成家之前的大部分业余时间就是读史记。因为有了这套《史记全本新注》,也就把《前四史》搁在了一边。读完一遍《史记》后,才又翻了翻前四史,《汉书》读了一部分,而《后汉书》和《三国志》基本没读,只是后来读《资治通鉴》的时候,为了弄清人物背景,有选择的翻了翻。
《史记全本新注》是张大可的一部著作。张大可是研究史记的权威,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教授自大学开始读史记,至今已阅读研究了四十年。他的这套全本新注,有注释,有评点,有疑难语句的白话翻译,又有学术性的勘误辩证,既能指导阅读,又具有学术性。
因为张三爷的问题而读《史记》,因读《史记》而喜欢历史,又因喜欢历史,又喜欢上了各个版本的《史记》。二零零八年,在县城的一家书店里,淘到了张大可编著的《百家汇评本史记》。这套书是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虽是平装书,装帧也很精美。张大可教授在明人凌稚隆《史记评林》的基础上重新架构,又引用今人如韩兆琦等名家和自己的评点编著而成,可谓妙语纷呈,读之使人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