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猪革亮”是古代一种皮具,类似于鞋子,“顶”是皮匠制造皮具的一种做法,这句话是在三国之后才有的,“皮匠”与“裨将”没有任何关系
另一种说法:“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民间流传中被说成了“皮匠” 。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 。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分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 。那宝塔要求非常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两千多公斤重 。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红耳赤 。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 。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 。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 。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聚在一起商议 。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 。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 。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 。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 。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 。“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 。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 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
另一种说法,来自于小学语文课本一篇名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文章 。文章中写到诸葛亮带兵过江,江水湍急,而且里面多是突出水面的礁石 。普通竹筏和船只很难过去,打头阵的船只都被水冲走触礁沉没,诸葛亮一筹莫展,也想不出好办法,入夜来了3个做牛皮活的皮匠献策 。告诉诸葛亮买牛,然后把牛从肚皮下整张剥下来,封好切口后让士兵往里吹气,做成牛皮筏子,这样的筏子不怕撞,诸葛亮按此方法尝试并顺利过江 。之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这句民间谚语广为流传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作为俗语广泛流传于民间,它比喻人多智慧广,有事请大家商讨就能产生好办法 。诸葛亮足智多谋,尽管是盖世奇才,其智慧也是有限度的 。“三个臭皮匠”之所以“赛过诸葛亮”,是说人多计谋多、力量大,是对群体效应的高度赞美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故事来历,到底是什么意思?】美国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做过“群体效应”实验,他的实验项目选择骑自行车,一是单独骑,二是有人陪伴骑,三是与人比赛骑 。同一个人在三种情况下记录的结果是:有人陪伴骑的速度比单独骑的速度提高30%,与人比赛骑的速度又比有人陪伴骑的速度提高5% 。这种一个人与他人一起活动,使效率提高的现象叫做社会助长作用 。印证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增量的或增质的本质 。
心理学家奥斯博瑞提出的“头脑激励法”也从群体增长智慧方面证实了这一点 。具体做法是:大家坐在一起,主持人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鼓励群体成员提出各自的看法,任意思考,畅所欲言,互不批评、指责,自由讨论 。在讨论中他人的看法启发了自己,使之展开发散性思维,从而提出比个人独自思考情况下高出两倍的意见数量 。该做法起到了启迪智慧、集思广益的作用,将提出多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
- 诸葛亮老婆丑吗? 诸葛亮的老婆叫什么?
- 因为|风起陇西:陈恭是新烛龙,但郭淮大意了,陈恭其实是诸葛亮的人
- 冯膺|《风起陇西》“烛龙”只是谍战小菜,诸葛亮的计谋才是终极大戏
- 杨坤|蒙古籍明星盘点:个顶个的能歌善舞,腾格尔果然是隐藏的王者?
- 神话|徐少华29年前剧照曝光,顶个武松头演爱情戏,完全没有唐僧的影子
- 焦恩俊|法海造型:有人乱搞眉间一点红,有人头上顶个“筐”直接影响颜值
- 杜海涛|林更新秦霄贤赵又廷三个臭皮匠!最后的赢家十几期综艺却是连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