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兄弟|“大克鼎”、“大盂鼎”重聚上博,21件有铭青铜鼎共庆盛世华章……
此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联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自商代晚期至战国的有铭青铜鼎21件,以此铭记1921至2021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
21件青铜鼎均为上海博物馆1952年成立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其中尤以潘氏家族捐赠的克、盂双鼎再度相聚引起广泛关注。
文章插图
上博馆藏清光绪十四至十五年《大克鼎全形拓》。
文章插图
上博馆藏清同治十三年《大盂鼎全形拓》。
文章插图
6月18日当晚举办的夜间专场中,预约观众先睹为快。
文章插图
上海博物馆联手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自商代晚期至战国的有铭青铜鼎21件。
潘氏家族捐赠的大克鼎、大盂鼎是迄今为止有长篇铭文青铜鼎中最大的两件,于十九世纪先后出土于陕西眉县、扶风地区,后为潘家珍藏,历经战乱,世代守护,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
新中国成立后,潘达于女士代表家族将此双鼎无偿捐赠给国家,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文章插图
两兄弟碰头了。
文章插图
潘达于先生的长孙潘裕翼讲述盂克双鼎的故事。
当天,潘达于先生的长孙潘裕翼来到展览现场,讲述盂克双鼎的难忘经历。
17年前,上博举办“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文物特展”上,潘达于先生说:“很高兴,‘两兄弟’碰头哉”。
“今天,‘两兄弟’又碰头了”,这让潘先生想起84年前的战乱时刻,1937年中秋后,在日寇的枪炮声中,盂鼎、克鼎两兄弟被潘达于先生装进仓促打造的木箱里埋入地下,“当时的‘两兄弟’是战战兢兢地躲避日寇的搜查”。
1944年‘两兄弟’藏身的木箱腐烂,铺在地面上的方砖坍塌,潘家人从土坑中扛起双鼎,无奈之下只能将‘两兄弟’锁到小屋子里,用旧衣物遮盖,惶惶不安。
70年前,1951年7月29日下午,‘两兄弟’投入祖国怀抱得到新生。潘家人将‘两兄弟’用棉花胎包裹后装入板箱,空隙处用稻草填满,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在特派的四名可靠工人陪同下,从苏州到达上海。再雇用人力胶轮大踏车,拉到上海博物馆的前身——上海文管会,受到热烈欢迎,这是两兄弟难忘的瞬间。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之际,大盂鼎应征北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自此盂克双鼎,镇守南北,见证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紧接着到了2004年,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为了满足潘达于先生的心愿,促成了两兄弟碰头的盛况,潘达于先生在亲属陪同下,从轮椅上起身,围着双鼎走了一圈,用苏州话说道:“真好,实在太好哉,一点都没变”。
文章插图
上博馆藏清代晚期《毛公鼎全形拓》。
时隔17年,“两兄弟”再次重聚,国人憧憬“海内三宝”能幸福团圆。
配合此次展览,上博对相关展品进行梳理,研发文创产品,推出了“鼎”艺、“鼎”礼、“鼎”食、“鼎”趣及全新的“鼎鼎有铭”共五大系列110余种,涉及复仿制品、服饰配饰、饮食、儿童教育和生活实用等多方面。
其中“鼎”食系列主打大克鼎雪糕,并含有多款特饮和甜点,而“鼎鼎有铭”系列则以盂克两鼎为灵感来源,以庄重典雅、俏皮可爱两种设计风格,与观众分享上博对盂克两鼎敬重又亲切的丰富情感。同时展览期间还将推出珂罗版体验项目。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