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赞!原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普陀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 职工|赞!原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普陀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在家门口就有专业的武术老师教我打拳,锻炼了身体,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心意拳’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一位在普陀区桃浦镇新杨园区的社区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学习了五年心意拳的居民说,言辞间透露出自豪之情。
近日,在新杨园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一场主题为“非遗在社区”的文化推广暨园区职工、居民“心意拳”展示的活动,吸引了数百位职工代表、居民和心意拳爱好者共同参与。来自新杨社区的居民、新杨园区的职工代表们纷纷上台,展示了心意拳学习成果。
据介绍,心意六合拳是一种古老的象形拳,是人类模仿十种动物的攻防技能而形成的拳术。由龙、虎、熊、马、猴、鹰、鹞、燕、鸡、蛇十大动物组成,故心意六合拳又名“十大形”。采访人员在新杨园区了解到,2014年,心意拳第11代传人吴秋亭将“十大形”的种子第一次带到了新杨园区。在园区的帮助下,成功申请为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心意拳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也因此落在了新杨园区。在园区内为其提供了300多平方米的室外场地、150多平方米的室内场地,每周两次定期为园区职工和社区居民提供心意拳教学、展示等活动。
职工|赞!原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普陀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文章插图
职工|赞!原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普陀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文章插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吴秋亭工作室挂牌
“自从落户到桃浦新杨园区之后,心意拳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了,尤其是申请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有了政府和园区搭建的平台,我们的文化传承有了稳定的落脚点。”吴秋亭告诉采访人员,相比早些年在鲁迅公园里打拳教学的传播速度,桃浦这里的居民口口相传的传播速度为心意拳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看着家里人练得好,肩颈酸痛缓解了,我就拉着其他朋友一块加入了。”一位园区职工介绍道,看得见的改变就是最有力的宣传,“如今,提起心意拳,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到新杨去。”
职工|赞!原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普陀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文章插图
教学现场
此外,采访人员了解到,“心意拳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也是新杨园区为职工构建“家文化”的一项创新尝试。在新杨园区,新入职的员工、90后员工都被要求参与一项园区文体活动中来,“我们希望通过参与文体活动,让园区的新鲜血液可以互相交流、沟通,增进社交网络的同时,以体育锻炼的形式提升他们的意志力。”新杨园区党委副书记王雅介绍道。
而“心意拳”作为其中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深受园区职工的喜爱。“练拳很累也很苦,但我发现突破了自己的极限之后,心情愉悦,特别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好像有了克服更多困难的勇气。”一位新入职的员工在参与了几个月的心意拳练习之后,表示收获颇丰。
职工|赞!原来在家门口就能体验普陀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文章插图
职工、居民展示心意拳
要持续发挥“非遗传承最后一公里”的作用。据介绍,未来,新杨园区还将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发挥社区“非遗”点位的广泛群众性,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维活动形式,推动形成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提高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采访人员:丁婉星
编辑:朱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