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东汉末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引起共怒 。曹操和袁绍带领十八路诸侯共同讨伐董卓,但是这些诸侯也都各自心怀鬼胎,不愿出动全部兵力,开始相互试探,所以导致诸侯结盟气势虽足,但终究还是虎头蛇尾 。其中只有孙坚是丝毫不留余力,将董卓打的节节败退,可惜这也没为孙坚换来一个好下场,反而遭到暗算 。这次介绍的成语“势不可当”,就跟此次事件有关,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七回,发生在孙坚进攻荆州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黄祖、孙坚、蒯良和蔡瑁 。原文如下:
黄祖聚败军,来见刘表,备言坚势不可当 。表慌请蒯良商议 。良曰:“目今新败,兵无战心;只可深沟高垒,以避其锋;却潜令人求教于袁绍,此围自可解也 。”……却说孙坚分兵四面,围住襄阳攻打 。忽一日,狂风骤起,将中军帅字旗竿吹折 。韩当曰:“此非吉兆,可暂班师 。”坚曰:“吾屡战屡胜,取襄阳只在旦夕;岂可因风折旗竿,遽尔罢兵!”遂不听韩当之言,攻城愈急 。
蒯良谓刘表曰:“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 。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 。主公可速致书袁绍,求其相助 。”刘表写书,问谁敢突围而出 。健将吕公,应声愿往 。蒯良曰:“汝既敢去,可听吾计:与汝军马五百,多带能射者冲出阵去,即奔岘山 。他必引军来赶,汝分一百人上山,寻石子准备;一百人执弓弩伏于林中 。但有追兵到时,不可径走;可盘旋曲折,引到埋伏之处,矢石俱发 。若能取胜,放起连珠号炮,城中便出接应 。如无追兵,不可放炮,趱程而去 。今夜月不甚明,黄昏便可出城 。”吕公领了计策,拴束军马 。黄昏时分,密开东门,引兵出城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刘表拒绝借粮给袁术,袁术便怂恿孙坚进攻荆州 。孙坚在战斗中节节胜利,很快击败黄祖、蔡瑁,将襄阳团团包围 。刘表大惊,向谋士蒯良问策 。蒯良认为好只有向袁绍求援方可解围 。健将吕公主动请缨,愿意突出重围,蒯良又对吕公进行了一番嘱咐 。之后便有了孙坚追赶吕公,在岘山遭遇埋伏及中箭身亡之事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文中提到的“势不可当”,意为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晋书·郗鉴传》中的“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
小说提到的孙坚出兵荆州、围困襄阳及被射杀,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据《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 初平三年,术使坚征荆州,击刘表 。表遣黄祖逆于樊、邓之间 。坚击破之,追渡汉水,遂围襄阳,单马行岘山,为祖军士所射杀 。”但究竟孙坚死于何人之手,史料中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典略》中称:“坚悉其众攻表,表闭门,夜遣将黄祖潜出发兵 。祖将兵欲还,坚逆与战 。祖败走,窜岘山中 。坚乘胜夜追祖,祖部兵从竹木间暗射坚,杀之 。”而《英雄记》则说:“刘表将吕公将兵缘山向坚,坚轻骑寻山讨公 。公兵下石 。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 。”
不过,无论孙坚是死在黄祖或吕公之手,整个事件与小说中提到的蒯良献策都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小说中提到的蒯良又是何许人也呢?他是虚构的艺术形象还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呢?如果查阅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是找不到这个人的 。有关蒯良的最早记载,出自西晋史学家司马彪的《战略》当中,后来东晋史学家孙盛的《晋阳秋》一书中也有这个人物的零星记载 。本文就根据这些记载简略地介绍一下这个人物 。
- 对答如流典故出自哪里,对答如流什么意思?
- 强词夺理典故出自哪里,强词夺理什么意思?
- 横行无忌典故出处是哪里?横行无忌什么意思?
- 事无巨细典故出自哪里?事无巨细什么意思?
- 厉兵秣马的典故,厉兵秣马什么意思?
- 兵贵神速是什么意思?兵贵神速典故出自哪里?
- 成语“身先士卒”典故出处,身先士卒什么意思?
- 成语“草木皆兵”的故事典故,草木皆兵是什么意思?
- 成语“探囊取物”出自哪里?探囊取物什么意思?
- 成语“寡不敌众”背后的典故故事,寡不敌众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