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山上的生活|感受浮来山

郓城县|山上的生活|感受浮来山
文章插图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对浮来山的知晓,原自在电视上广泛传播的广告。广告中一个财神样的戏曲演员,拿着把折扇,随着一声锣响,吐出念白:“老爷我今天特开心,遇上了好酒浮来春!”心想,这酿出浮来春美酒的莒县,一定是个很神奇的地方。真正认识浮来山、感受浮来山则是后来在山东省当代文学院组织的笔会活动中两次亲临浮来山,第二次还住在了浮来山庄,陪同游览的是莒县资深的文物专家苏兆庆先生。
浮来山位于山东莒县城西八公里处。不算大,却别具小巧玲珑之态。峰有奇态,石有妙姿,山林葱郁,山谷深幽。据说山分三峰,北为佛来峰,西为浮来峰,南为飞来峰。山中重要的建筑多在三峰围成的凹地中。
浮来之胜,首屈一指的要数那棵历古弥新的银杏树了。此树据说有三千余年树龄,在世界是可称绝无仅有。看上去,树干特别粗大,就象一座佛塔的塔身,十几人拉手都未必能合拢。树枝依然竖立横穿,生机旺盛。茂盛的叶子遮天蔽日,笼罩数亩土地。树叶春来凝青散碧,秋日摇橙飘黄,无论什么季节,总给人以诱人的美感。古树与新叶,连通了历史与现实,令人感到这世界是多么的神奇。树下有一些石碑,有标称“天下第一树”的,也有指明此地为莒鲁会盟处的。据《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鲁公与莒国方面会盟于浮来山。由此文化指标,足见此处不仅风物奇特,而且历史悠久。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现在的山东境内有三个比较著名的诸候国,除齐、鲁外,莒国也可圈可点。乐毅率燕国军队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君出逃莒国,莒都始终未被攻破,这说明莒国是很不简单的。
银杏树、会盟碑,都在定林寺内。据莒县的朋友讲,定林寺建于南北朝时期,据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个千年古刹。寺内现有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另有三教寺在后院,体现了三儒释教合谐共处的历史状况。位于定林寺中院的建筑是校经楼,此楼三开间,两层,传为古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校经的地方。楼的匾额上有郭沫若先生的题“校经楼”三个大字。在定林寺外不远处,还有一个文心亭,也是郭沫若题的字,这体现了郭先生对莒县定林寺与齐勰校经处的认定。刘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的《文心雕龙》是照耀古今的理论名著。学者一般据《梁书》和《南史》中的《刘勰传》进行考查。刘勰的祖籍在山东莒县,学界认定是一致的。有学者认为刘勰生于南朝刘宋时期的京口,那时镇江常州一带侨置的徐州下,有东莞郡莒县,刘勰校经的定林寺应当是南京。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很难反驳。不过,刘裕北伐收复北方大片土地后,现在的山东大部也曾归属刘宋,这里也有东莞郡莒县。有趣的是,那时是东莞郡下有莒县,现在是莒县下有东莞镇,历史变迁之大可想而知,更不用说当初莒县东莞得名之时,现在的广东东莞还无踪无影。关于古人和名著,争论往往难免,需要的是要继承古代优秀的传统。现在山东莒县重视刘勰文学理论的研究与传播,并把刘勰的著作纳入教学书籍,这是很可贵的。
浮来山还有根雕博物馆,是个不错的看点。北峰最高处有浮来阁,在山中总能仰望到它的身影。山林间还有五百罗汉雕像,很有看头。
郓城县|山上的生活|感受浮来山
文章插图
郓城县|山上的生活|感受浮来山
文章插图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郓城中国水浒学会理事,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