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宠女狂魔林如海:不续弦不立嗣,把黛玉当儿子养,巨额财产做嫁妆( 二 )


只要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林如海给林黛玉的教育规划堪称全书顶配:聘请中过进士当过知府的贾雨村做一对一家教开蒙讲师,两个陪读丫鬟,五岁已经读完了《四书》。
对比之下,贾宝玉都十来岁了,才念到第二本诗经,家教跑了也不赶紧续请;贾琏和贾府其他爷们都是上贾代儒这个老穷酸秀才的私塾应景;至于薛宝钗读书识字都是她爹手把手教的,也没提请家教的事儿;贾府的姑娘们上学也没什么正事;王熙凤空有个学名,大字不识几个……只有个十四岁中秀才的贾珠可能是自己争气,另外爹妈王夫人管够严。
那么林如海这样高规格高标准的培养林黛玉是为什么呢?难不成指望她将来去考状元,这也不可能呀!
他是为了林黛玉的整个人生在做规划,他培养林黛玉接受封建社会男子的教育,是为了让她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这个社会,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权社会,要求男主外,女主内。社会对女人的要求就是要性格温顺,贤良淑德,能打理好内宅事务,伺候好丈夫的全家就可以了。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就代表了很多封建社会男人的心声,女人还是不要读太多的书,有太多的见识,否则就会不容易掌控了。
林如海作为封建士大夫,李守中教育女儿的套路他也很懂。但是他不希望林黛玉成为一个只会围着公婆丈夫儿女打转的无趣女子。他希望林黛玉能和男子一样读书明理做学问,拥有更加开阔的格局和见识,拥有更加高雅更加有意义的人生。
贾敏|宠女狂魔林如海:不续弦不立嗣,把黛玉当儿子养,巨额财产做嫁妆
文章插图
古往今来的有作为的女人,都离不开自幼受过的优质教育,比如妇好、蔡文姬、武则天、李清照等等。因为她们接受过和男孩子一样的教育,所以她们才能拥有男子一般的胸襟和魄力,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破局的思考能力。
再比如杨玉环、赵飞燕等女子虽然也非常出众,但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哪怕能靠着姿容荣耀一时,也终究只是男人身边的菟丝花,离开男人就失去了一切。
每一个用心培养女儿的父母,都是和林如海一样的心思。希望女儿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能独立思考,自尊自爱,内心强大,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人。
虽然在封建社会,女子想要掌控自己的人生是不现实的,女人的荣辱都寄托在男人身上。但是林如海培养林黛玉接受的这些高等教育,不仅会帮助林黛玉完善自身,而且将来可以襄助丈夫,再不济也可以教养儿子成才,这样林黛玉的人生总归是多了一重保障的。
《儒林外史》中就有个鲁编修,没有儿子就大力培养女儿,鲁小姐读书做八股,学问惊人。虽然找了个丈夫无心仕途经济,但是可以培养儿子去科考。
林黛玉将来总是要嫁人做当家主母的,相夫教子就是她的主要任务。古代名门望族选儿媳妇一看门第家世,二看家庭教育。因为媳妇将来主持中馈,她的个人教养会直接影响夫家子孙后代的前途。
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实在太好,林如海给她的教养又这么高级,将来林黛玉的婚事又多了一份厚重筹码。
林黛玉也不负所望,她的才华卓绝,品行高洁,胸襟气派更不是一般的闺阁少女能比。
就算在贾府这个大染缸“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她也没有畏惧退缩,依然敢于争取自己的爱情,坚守自己的人格,保持自己的节操,从不谄媚,也不自轻。
她看透了自己的命运,更看破了贾府无可挽回的衰败。
宝玉认为“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刘姥姥夸赞黛玉的屋子比贵公子的上等书房还要好,贾母则一脸骄傲的承认:这就是我的外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