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波|三星堆再揭新面具 它更神秘了 三星堆人是最早的“颜控”?( 二 )


郭建波|三星堆再揭新面具 它更神秘了 三星堆人是最早的“颜控”?
文章插图
扭头跪坐人像 青铜雕塑技艺高超
4号“祭祀坑”的三星堆“力士”——铜扭头跪坐人像也非常引人关注。“这件人像表情严肃,小腿肌肉异常发达,可见当时青铜雕塑技艺高超。”负责4号“祭祀坑”发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工作者许丹阳说。更为重要的是,此次还发现了几件见证我国各地区文明早期交流融合的文物“重器”。一件造型奇特的朱砂彩绘觚形尊体现了中原文明和古蜀文明的融合,另一件刻画有古蜀神树纹的玉琮反映了长江上游和长江下游文明的“握手”。据了解,在发掘的同时,四川省文物局也在组织全国最顶尖的团队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研究阐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公众就能在博物馆里见到这些令人惊叹的文物,感受三星堆文化的魅力。
新猜想:大量丝绸残留物或为祭祀元素
9日,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的“考古中国”重要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上,公布了三星堆遗址4号坑出土纺织品的检测分析,通过观察分析显微形态,结合酶联免疫分析结果,判定为平纹组织结构的丝绸残留物,其长宽约3.8×3.1毫米。这是工作人员第一次在新一轮祭祀坑考古发掘中发现丝绸残留物。
丝绸残留物的发现到底代表着什么?是否如考古专家解读,会从中寻找到文字?带着疑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走进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汉考古整理基地,见到了负责丝绸研究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中心馆员郭建波,向其寻求答案。
郭建波扎根三星堆遗址,研究丝绸考古已经整整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在高科技护航之下,他们不仅在4号坑中有了考古上的新发现,还在此前的1、2号坑中的青铜器上以及其他残件上发现了丝绸残留物,随后在3、4、6、7、8号坑中也发现了丝绸残留的痕迹。“我们在1、2号坑中的13类器型,40多件器物上都发现有丝织残留物,通过研究发现,它的纺织工艺结构有平纹和斜编两种方式。这映射出,在三星堆时期,丝绸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新发现的祭祀坑3号坑中,12类器型、16件器物上有明确的丝绸的发现。”郭建波说。
【 郭建波|三星堆再揭新面具 它更神秘了 三星堆人是最早的“颜控”?】“根据推断,我们认为,如果文字或符号出现在丝绸上,它将会是通天神、接人气的物质载体。”在三星堆遗址的考古研究中,考古研究人员发现丝绸的附存量非常大,郭建波认为丝绸与青铜器、玉器、金器共同构成了三星堆祭祀文化体系,其中,丝绸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因素存在。
从三星堆到金沙 一飞冲天的发量你羡慕吗
专家:背后是权力的影子
9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再次惊艳世界。此次发掘的青铜人像中,有3尊扭头跪坐人像颇为引人关注,特别是其一飞冲天的头发,茂密程度让现代人很是羡慕。
从目前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和青铜头像来看,根据发型类别可以看到他们分属于两大族群:一是梳麻花长辫的“辫发”族群,主要特点是脑后梳着长长的麻花辫,头顶是平的;二是发际线较高的“笄发”族群,他们基本都将头发盘挽在头顶,配有不同的发饰或冠饰,花样较多。
关于金沙和三星堆的青铜人像发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认为,三星堆的统治阶层分为辫发和笄发两个族群——辫发代表掌握行政权力或军事权力的世俗贵族;笄发代表掌握祭祀等宗教神权的神职贵族。
从发型来看,金沙出土的青铜立人同样是脑后梳着麻花辫,直垂腰间。孙华教授曾在研究中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金沙遗址发现的青铜人像和石跪坐人像,都是辫发。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表示,金沙遗址的青铜立人像,比三星堆大立人小很多,但却可能暗示着古蜀国社会的剧变。从发型来看,他显然是三星堆文化时期辫发族群的后裔。但从手势来看,右手右上、左手左下,双手虚握,似乎正捧持着什么东西进行奉献,又与三星堆发现的笄发大立人如出一辙。所以,金沙的这件小立人同时拥有两个族群的特点:发型与辫发族群相似,但手势又与笄发族群完全一致。因此,有专家推测,金沙的青铜立人是同时执掌着政权与神权的贵族,他很可能就是古蜀王国的国王或者大祭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