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品|时尚的黄河芦苇编织有多美?第二届中国文旅博览会上亮风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采访人员 师文静
花篮、收纳盒、编织包……一根根芦苇,经过投苇、剥皮、轧苇、打条起编、摆边等十几道工序巧手“改造”,编织成各类工艺品。
据了解,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7大类60余个品种苇编工艺品都将亮相大码头苇编展馆。有意思的一点是,大码头苇编展馆运用黄河口芦苇材料打造而成,游客进入展馆,还能亲自体验颇具特色的苇编。
采用黄河口原生态芦苇材料
体验传统苇编手艺魅力
据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尊兴介绍,本届文旅博览会现场将以“黄河入海,生态东营”为主题,以黄河口生态芦苇材料打造大码头苇编独立展馆。
“我们从展馆材料上,就体现出由芦苇杆到芦苇席再到工艺品及生活用品的演变。”徐尊兴告诉采访人员。
文章插图
据悉,本次文旅博览会品种涵盖传统工艺、生活用品、旅游文创、工艺品、宠物用品、装饰材料、包装品等7大类,60余种。除去传统的苇编工艺品,还将带来黄蓝交汇编织的收纳篮与编织包、纯天然可降解的芦苇吸管等设计新颖、主题突出的主打产品和“网红”爆款。
值得一提的是,大码头苇编于2010年已列为东营市市级非遗项目,博览会现场,非遗传承人、手工匠人现场进行编织,游客可亲自体验。“我们将静态展览变为具有互动性的空间,在面对面交流过程中,激发消费欲望,从而促进非遗产品与大众的联结。”徐尊兴说。
苇编制品成当地支柱产业
迄今为止已有六百年历史
大码头苇编历史由来已久。明洪武年间,大码头镇是退海、湖之地,苇蒲丛生,因此苇编制品也成为大码头镇一带百姓的支柱产业。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码头苇席在全国享有盛名。据《续修广饶县志》记载,码头苇席产区,“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垂鬓少女,无一不通”。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尊兴说,“当时大码头镇年产苇席达300多万张,产品销往河北、河南、安徽、东北等城市,还曾大量出口仁川、海参崴等地。”
建国初期,东营市广饶县成立了码头苇席生产合作社,大力发展苇席编织。当地及附近沿海的苇草不够用,就用桓台马踏湖、博兴锦秋湖的苇草,后来还不够,苇草采购队伍把触角伸向江苏射阳、安徽巢湖,甚至到全国芦苇产量最大的新疆博斯滕湖,以此来供应编席之用,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十多年。
文章插图
随着日月的更迭,芦苇编织工艺不再是大码头镇及周边村庄农家人谋生的手段,只剩下该镇部分村的老年人,还在延续着非遗传承六百年来养育这方百姓的传统产业。
从传统苇席向工艺品转型
打造产学研综合体
出于对传统手工业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和发展,2016年,东营市广饶县成立了山东黄蓝汇工艺品有限公司,成为一家集种植、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苇编加工企业。
“芦苇的编织,苇席只是个基础,学会了编苇席,就能尝试着变换花样编织其他的用具。”徐尊兴告诉采访人员,前期经过实地调研和考察,公司产品慢慢地由传统苇席向日用生活用品、苇编工艺品转型,不断开拓市场,让传统手工业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文章插图
如今,该公司年编织芦苇制品15万件,木片编织产品30万件,已注册品牌“大码头苇编”,是黄河入海口地区唯一拥有草柳编产品的工艺品公司、加工基地。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古诗词#关于王昭君的古诗词集锦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冷兵器#名字最好听的九种冷兵器,风翅镏金镗上榜,第一你绝对想不到
- 满山川@采撷日光的暖意,走进冬之素简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我们的天才儿子|《我们的天才儿子》常来的浙图,浙图找出了他的翻译十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