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臣妾”“哀家”“咱家”:影视剧中称谓用对了吗?

随着宫廷历史剧的热播 , 一些剧中的人物称谓被广大观众模仿和运用 , 如 “臣妾”、“哀家”、 “朕”等 , 尤其在网络交际语言中极为活泼 。 但是 , 剧中的称谓词使用正确吗?人们的使用又规范吗?
寡人|“臣妾”“哀家”“咱家”:影视剧中称谓用对了吗?
文章图片

“哀家”只存在于戏曲中
“哀家”的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 , 无夫之哀 , 是旧时戏曲中死去丈夫的皇后或皇太后的自称 , 并不是历史人物所用的称谓 。 哀家指自己属于哀痛之人 , 语用色彩庄重 , 不具有普适性 。 但现时有很多人使用“哀家”自称 , 甚至年龄甚小的小学生也自称为哀家 , 殊不知其中错误非常明显 , 让人哭笑不得 。
寡人|“臣妾”“哀家”“咱家”:影视剧中称谓用对了吗?
文章图片

“臣妾”非“妾”
不少历史题材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 , 嫔妃和比自己级别高的人说话时 , 往往自称“臣妾” 。这一称呼的典型性和相关剧情所具有的魅力 ,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以至于很多观众认为“臣妾”是古代后妃的专用称呼 , 其实不然 。
“臣妾”最初为服贱役的男女奴隶的总称 。 男曰臣 , 女曰妾 , 后泛指统治者所役使的民众和藩属 。 “臣妾”一词在使用过程中范围逐渐扩大 , 可以指称臣服于统治者的民众;在古代还可作为动词使用 , 意为统辖管治之意 。
先秦时“臣妾”一词由男女奴隶统称 , 渐渐发展为“民众”和“藩属”之意 , 到中古时期仍泛指民众 。 这一时期 , 后妃自称为“臣妾”并无确切的文献记载 。
而宋代以后 , 有观点认为文献中开始出现女性自称为“臣妾”的记载 , 后妃称臣妾因此于古有据 。 《宋史》称:“甲寅 , 皇太子择配 , 帝诏其母族全昭孙之女择日入见 。 宝佑中 , 昭孙没于王事 , 全氏见上 , 上曰:‘尔父死可念 。 ’对曰:‘臣妾父固可念 , 淮、湖百姓尤可念 。 ’” (《宋史》卷四十五 本纪第四十五)
关于宋代以后是否有嫔妃称“臣妾”仍有争论 , 但影视作品中对“臣妾”一词显然有不少误用 。
寡人|“臣妾”“哀家”“咱家”:影视剧中称谓用对了吗?
文章图片

芈月为何自称“朕”
去年播出的电视剧《芈月传》燃起了观众对战国历史的热情 。 这是一部讲述战国时期女政治家芈月的影视剧 , 女主人公芈月成为太后之后自称为“朕” , 引起了热烈讨论 。
有人控诉“芈月”为什么不自称哀家 , 上文已经解释过 。 大部分人质疑的是“朕”这一属于皇帝自称的方式 , 怎么可以让一个女人称呼呢?
朕本为“我” , 秦始皇之前 , 不论身份高低、等级贵贱都可以使用 。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 “朕”成为皇帝的专属称谓 , 其他人不可再用 。 汉承秦制 , “朕”亦是皇帝的专属称谓 , 一直延续到清朝 。 蔡邕《注》曰:“朕 , 我也 。 古者 , 上下共称之 , 至秦然后天子独以为称 。 ”
汉代文献中 , 存在高位女性自称为“朕”的记载 。 东汉尤为多见 。 东汉后期 , 外戚与宦官的专权、斗争演变日益激烈 , 皇帝多年幼登基 , 太后临朝现象多见 。 临朝皇太后、太皇太后以“朕”自称已经是见怪不怪的平常事了 。
寡人|“臣妾”“哀家”“咱家”:影视剧中称谓用对了吗?
文章图片

“咱家”不是宦官的专有称呼
观众常常可以在影视作品中看到宫廷宦官以“咱家”自称 。 尤以清宫戏最为典型 , “咱家”一词被误认为是宦官的标配 。 其实不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