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精雕细琢,看景德镇的陶瓷之路!

1
从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 , 因镇产青白瓷质地优良 , 皇帝赐年号为名置景德镇算起 , 景德镇置镇已逾千年 。
但这里烧造陶瓷的历史其实更久远 , 据史书记载 , 早在东汉时期(距今约2000年) , 居住在这里的先人便在昌南建造窑坊 , 烧制陶瓷 。 宋代 , 景德镇便呈现出了村村窑火 , 户户陶埏的景观 , 瓷业已具雏形 , 在此之后 , 宋元交替之际 , 景德镇陶瓷产业走在行业之先 , 烧、做两行开始分立 , 而这种分工不断细化 , 从瓷矿的开采 , 到瓷泥的提炼 , 再到成型 , 绘画 , 烧成等环节 , 每个工序都相对独立 , 有专门的从业人员 。 关于这样的分工模式 , 古籍中有一句描述最为贴切:“共计一坯之力 , 过手七十二 , 方克成器 。 其中微细节目 , 尚不能尽也” 。
景德镇|精雕细琢,看景德镇的陶瓷之路!
本文图片

这样细致的分工 , 保证了从事陶瓷生产人员的专注与专业 , 宋元两朝的景德镇陶瓷快速发展 , 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陶瓷文化的星星之火 , 在中国各地燃起 , 但正是从这时候开始 , 景德镇渐渐以集大成者的姿态 , 成为了行业领先者 , 也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瓷都 。
明清两朝 , 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 , 专为帝王和宫廷烧制所需瓷器 , 并委派专门的官员 , 来负责这项工作 , 这对于景德镇陶瓷而言是极大的肯定 。
景德镇|精雕细琢,看景德镇的陶瓷之路!
本文图片

御窑厂遗址
【景德镇|精雕细琢,看景德镇的陶瓷之路!】与官窑的设立相对应的是 , 民窑的发展也渐渐步入了快速时期 , 景德镇陶瓷拉开了官民竞市的序幕 , “有明一代 , 至精至美之瓷 , 莫不出于景德镇” , “合并数郡 , 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 , 驰名猎取者 , 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 这些古籍中的记载 , 都标志着景德镇真正成了“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集大成”之后 , 景德镇又将其精湛的制瓷工艺传播开来 , 促进了全国及世界各产瓷区制瓷业的蓬勃发展 。 因此 , 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及生产体系不仅是陶瓷业中的杰出代表 , 体现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同时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
新中国成立后 ,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又迎来新的大发展 , 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 , 手艺在与机器的竞争当中 , 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 这种现象几乎在世界各国出现 。 但在中国 , 让人欣慰的是 , 人们对于手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 正在不断加深 , 其重要性 , 也成为了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 。
这在景德镇制瓷行业 , 体现得尤为明显 , 十余年来 , 无论是政府 , 还是民间 , 都在保护非遗的道路上不断努力 , 而这些努力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
一些濒临失传的手艺 , 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 今天 , 人们依旧能够在景德镇 , 一睹这些古老技艺的风采 , 去感受先人的智慧以及千百年流传的厚重 。
景德镇|精雕细琢,看景德镇的陶瓷之路!
本文图片

制瓷工匠们有了更多展示技艺的空间 , 他们的手艺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与赞赏 , 这也让他们带着更多的激情与信心 , 投身其中 。 更为重要的是 , 更多的年轻人 , 愿意投身这个行业 , 他们或者通过学校专业的学习 , 或者通过拜师学艺这个古老的模式 , 去成为手艺的传承人 , 为这些古老技艺的代代传承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