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在中国的这些日子里 , 布列松满怀的期望 , 他利用这些空闲时间 , 开始和充满警惕的人群接触 , 记录下了不变的生活传统 , 苦难的难民 , 动荡的经济和新中国的成立 。几个月后当这些照片刊登在《生活》即引起了强烈反响 , 并陆续登上了当时其他的一些国际顶流新闻报刊 , 这其中也包括了巴黎Match杂志的创刊号 。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文章图片
露天集市
布列松这次在中国的长期停留 , 被证明为新闻摄影学上的一个开创性时刻:他寻求利用这种有限的停留来构成叙事 , 并提供了一系列的“故事” , 还附带了给马格南图片社所写的关于这些“传奇”照片的长注释 。这将近5000张左右的照片中 , 马格南图片社选中了其中500多张进行了印刷出版 。
而这次的多边报道也意外构成了一种崭新的报道形式 , 减少事件的叙述 , 加入更多的诗意与距离 , 专注于取得拍摄人物和影像构成之间的平衡等 。至今仍有许多知名摄影师在实践这一理论 。
由于这份关于中国的报道所产生的影响 , 自1950年以来 , 布列松便开始成为《新闻摄影学》的典范 。他所出版的《决定性的瞬间》(Verve出版社 , 1952年)和《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Delpire出版社 , 1954年)不仅是本次展览的起点 , 也奠定了布列松在摄影史上的卓越地位 。
北京:1948年12月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文章图片
故宫的游客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文章图片
伺候过慈禧的老太监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文章图片
小贩和客人互相问候 。尽管这座城市已被人民解放军包围 , 但他们丝毫没有焦虑 。国民党将在八天内逃离 , 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前夕 , 市民仍然保持着北京人典型的平静 。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文章图片
在太庙里练太极拳的市民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文章图片
给缅甸玉抛光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文章图片
卖烟的小贩 , 他销售香烟和花生 , 这些卷烟或多或少地模仿了国外品牌商标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文章图片
古董街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
文章图片
一个来北京卖菜的农民在工作结束后开始进餐
布列松|1948~1958:布列松镜头中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