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庸者谋事,智者谋局

吕不韦|庸者谋事,智者谋局
文章插图

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作者:洞见·一默
《孙子兵法》讲:“庸者谋事,智者谋局。”
庸者只会把目光定格在一件事上,在他们眼中世界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
智者却能把单个的事件加上时间、空间的维度,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
不谋一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一个人想要成事,先看见识与格局。

01
高手下棋,走一步,看三步。
新手下棋,走一步,看一步。
看得远,走得远,看不远,自然也很难走远。
人生就像下棋,不要只在意眼前,凡事都往后多看两步,才能走得更远。
秦朝末年,刘邦率先攻入咸阳。
百官将领都跑去宫殿,争抢美女财货。
只有萧何跑去接收帝国的户籍、地图、律令。
后来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正是凭借这些典籍,掌握了天下形势。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论功行赏。
他把手下的将军都比作猎犬,独独把萧何比作猎人。
猎犬再优秀也离不开猎人的指挥,萧何因此成为大汉立国的第一功臣。
古人说: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
真正做大事的人,才华只是辅助,见识和格局才是首要的。
见识超绝的人,往往比别人看得更远,成就也比别人更高。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
秦国庶子子楚在赵国当人质,很不得意。
当然没有人愿意理会这样一个质子,只有吕不韦用心结交,认为子楚“奇货可居”。
当时安国君没有嫡子,将来子楚有登上王位的可能。
吕不韦花钱在秦国游说,说动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
后来,子楚回国,很快成为秦王。
吕不韦也成为秦国宰相,封为文信侯,洛阳食邑十万户。
从一个贱商逆袭为秦国贵族。
古人说:“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真正的智者,在事情没有显露的时候,就已经看出了它的未来。
进,可以用最小的付出获得丰厚的回报;退,则可以预知危险,躲避灾祸。
无论做什么事,不要只是想着眼前,凡事都看得远一些,一个人才能真正发现机会和祸患。
吕不韦|庸者谋事,智者谋局
文章插图

02
《百喻经》里有个故事叫:盲人摸象。
四个盲人去摸一头大象。
第一个摸到了牙齿,第二个摸到了鼻子,第三个摸到了象腿,第四个摸到了身体。
摸到牙齿的说大象是玉石,摸到鼻子的认为大象是水管,摸到腿的认为大象是树,摸到身体的认为大象是墙。
四个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旁边的人看到之后都感到好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个摸象的盲人,因为视野的局限,而不能看到事情的全貌。
在认知上有了盲点,行动上也就有了偏差。
做事,在小的细节上固然要认真,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局上的把握。
清末太平天国愈演愈烈,曾国藩奉命平叛,组织安庆会战。
【 吕不韦|庸者谋事,智者谋局】当时朝廷却催促曾国藩不要盯着安庆打,让他先保全苏州、杭州这些财税之地。
朝廷一心盯着财税,却忘记了安庆才是太平天国的命脉。
安庆是太平天国的西线屏障和粮源要地,拿下安庆,湘军就能乘胜东下,直逼南京。
就像下棋一样,安庆就是棋眼,只要拿下棋眼,整盘棋才能活。
曾国藩的战略是站在全局角度出发,朝廷却一直盯着一城一地的得失。
这就是格局上的差距。
后来战局也确实如曾国藩预料的那样,湘军拿下安庆之后,节节胜利,直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