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静水深流,执著弘扬越剧艺术——访戚派名旦金静

白蛇传|静水深流,执著弘扬越剧艺术——访戚派名旦金静
文章插图

戏曲式微,戏曲电影也很是沉默好些年头。然而,却有一部越剧电影《白蛇传》,不仅多次应邀参加各大国际电影节,而且,短短三年间,在全国各大城市影院、广袤的乡野城镇轮番上映,至今已逾7000场,着实令业界惊叹不已。
这背后,如同戏里的“白娘子”执著与凡夫俗子许仙的爱情一般,戏外的“白娘子”凭着一股子勇往直前的执拗劲,一个院线接一个院线地洽谈,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的推广,才有了越剧电影《白蛇传》的盛映不衰。这戏外的“白娘子”便是上海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戚派名旦金静。
白蛇传|静水深流,执著弘扬越剧艺术——访戚派名旦金静
文章插图

蓦然回首,四十载岁月酿醇酒
今年是金静从艺四十周年。四十年来,金静经历了初出茅庐的一炮而红,经历了少年意气的决然出国,更经历了重振戚派的风雨兼程。本月(9月)25日至27日,金静将在天蟾逸夫舞台举办从艺四十周年展演,推出戚(雅仙)毕(春芳)流派名剧《血手印》和暌违舞台近四十载的戚毕派《梁山伯与祝英台》。四十年风雨酿醇酒,定妆照上的金静笑嫣如初,她看着照片上的自己,恍若时光倒流,回到四十年前初次踏上舞台的青涩年华。
当年的金静,以上海戏曲学校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戚毕流派的主阵地——静安越剧团,从未接触过戚派艺术的金静一下陷入无戏可唱的窘境。在戏校,金静主攻越剧吕(瑞英)派花旦。虽说吕派和戚派最初的艺术根基都是袁(雪芬)派,然而,两者的艺术特色却南辕北辙,一则娇俏华丽,一则质朴平实。金静的嗓音清脆亮丽,甚至有着戏曲演员少有的“金属音”,似与戚派声腔南辕北辙。然而,生性倔犟的金静不甘心坐冷板凳。她刚刚跟着录音机,偷学一个礼拜的戚派唱腔,戚雅仙就来剧团开会了。金静一边搓洗衣服,一边偷觑着戚老师走上楼来,便高声唱起戚派名剧《玉堂春》的唱段《苏三起解》。戚雅仙循声疾步赶来:“哪个小鬼唱戚派,唱得这么好听?”一见是唱吕派的金静,戚雅仙又惊又喜,当即更换了当天会议议程,并力排众议,一锤定音:金静从此改唱戚派!一周后,金静就开始排演戚毕派代表剧目《梁山与伯与祝英台》。两个月后,由金静主演的原创新戏《香罗带》推上舞台。
得恩师庇护,此后的金静,顺风顺水,年年排新戏,越剧大赛上更是屡获殊荣,成为戚派第三代传人中的佼佼者。随着商业大潮裹挟,戏曲式微,再加上戏曲院团难以避免的人事纷争,1988年,血气方刚的金静办了停薪留职手续,远赴东瀛。年轻人的想法,很单纯:干嘛老唱戏啊,我就不能去国外开开眼界!这一去,就是12年。
这12年间,金静每年都回上海演出,眼见着静安越剧剧团人才凋零,恩师渐老。随着戏曲大环境遭受冲击,剧团从原先“红太阳当空照”逐渐衰落成“乌云遮日天无光”。金静每次回来,戚雅仙总要拉着她的手:“老师想要侬回来啊!”金静答应着,犹豫着,终于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年头,痛下决心,挥别日本优渥的生活,回到上海,扛起了传承戚派艺术的大旗。
白蛇传|静水深流,执著弘扬越剧艺术——访戚派名旦金静
文章插图

历经坎坷,风雨过后是彩虹
唱戏,单打独斗不行,得有搭档,有班底。金静回到上海,回到留有自己青春足迹的团部,举目望去,昔日辉煌的静安越剧团早已人去楼空,名存实亡。金静没有气馁,她和静安越剧团领导一起,找到上海越剧院,双方合作推出了《玉堂春》《血手印》等戚毕流派的经典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