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1946年“抗战八年木刻展”一批珍贵原件重现于广州美院( 二 )


展览|1946年“抗战八年木刻展”一批珍贵原件重现于广州美院
文章图片

黄永玉 / 《台北的牛车》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展览|1946年“抗战八年木刻展”一批珍贵原件重现于广州美院
文章图片

辛易 / 《遗弃后》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胡斌指出 , 这批来源于不同巡展的原作 , 有相对的完整性 , 对研究新兴木刻运动在1945年至1949年的活动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 原总部位于重庆的中国木刻研究会于1946年初迁至上海 , 并改组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 , 活动一直持续至1949年 。 此间该会组织了“抗战八年木刻展”和第1—4届“全国木刻展” , 展出的作品不仅首次大规模总结了中国新兴木刻的发展与成就 , 并通过新创作的作品折射出1945-1949年中国过渡期的方方面面 。 譬如上海的社会和经济危机、木刻家赴光复后的台湾旅行创作、人民艰难的生活、解放战争和对新世界的希冀等 。
展览|1946年“抗战八年木刻展”一批珍贵原件重现于广州美院
文章图片

王麦杆 / 《卖笛子》 / 黑白木刻 / 年代不详
展览|1946年“抗战八年木刻展”一批珍贵原件重现于广州美院
文章图片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上海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部分同仁在为迎接解放军入城绘制的毛泽东、朱德像前合影 , 1949年5月
与这批珍贵的木刻原作呼应 , 展览现场还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多幅历史照片和文献 , 建立起一个“关于展览的展览”框架 。 许多作品保持着当年巡展时的老样子 , 包括粗糙的衬纸板和附带的泛黄的标签 。 而观众 , 或许可以更深入地走进那段极具社会意义的创作和展览的原境 , 对于构成中国革命美术的基因和时代线索获得更多具体而微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