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赐死的圣旨怎么写( 二 )


相率效尤 。前事不臧 。
更贻后害 。身其事者 。
罪不容诛 。庆复现在朝审已入情实 。
本欲于勾到之日 。明正典刑 。
但念伊勋戚世旧 。皇考时、即已简用为大臣 。
且与讷亲、张广泗、之负恩偾事 。老师辱国者 。
尚稍有间 。不忍令赴市曹 。
著御前侍卫德保、赴京 。会同来保、阿克敦、将策楞原摺、令庆复阅看后 。
宣示朕旨 。加恩赐令自尽 。
4.古代皇帝禅让,他们的圣旨是怎么写的众所周知,圣旨是异常神圣的,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死,然而,我们关心的是,那些神圣的圣旨是如何出炉的,它面世前应该经过哪些程序?
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一个皇帝有了某个“灵感”,或者做出了一份决定时,他就会对身边的大臣或者太监说:“来人,拟旨 。”然后他说,大臣或太监 在旁边写,(有时甚至他自己亲自拿起笔写起圣旨来),正如周国平所说,“旅游业败坏风景,电视机培养白痴”,这未免太把圣旨当儿戏了!
以唐朝 为例(唐朝的丞相的权力比汉朝的小,但要比宋朝的大),所谓“圣旨”,皇帝是没有资格自己写或者让身边人写的,说得偏激一点,“圣旨”跟你这个皇帝的关系 不大 。一份圣旨的常规出炉程序是这样的:由中书省(武则天称帝时将它的名称改作了凤阁)的中书舍人们针对某件事情各自写一道圣旨(初稿),写好后送给自己 的领导中书令(或中书侍郎),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在其中选一道自认为写得最好的,再加以修饰润色,形成真正的圣旨(熟稿),然后送交给皇帝盖个章(皇帝 如果有自己的不同意见的话也可以用红笔写在圣旨的空白处,但他理论上没有直接否决圣旨的权力),然后再交给门下省(武则天称帝时将它的名称改作了鸾台)审 查盖章,最后再交给尚书省(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执行 。也就是说,圣旨真正的决定权是在中书省,皇帝的任务是签字盖章,而门下省如果觉得这道圣旨不行,那 他有权将它直接驳回,哪怕皇帝已经盖好章同意了也没用 。只有经过以上程序,并且有中书省、门下省、皇帝三方共同盖章的圣旨才是有效的圣旨,否则就是非法 的 。
非法的圣旨在历史上非常少见,一旦出现,必然会背上千古骂名 。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有一次就只盖上了自己的印章,却绕过凤阁鸾 台而发布了一道“假圣旨”,结果引起群臣诟病,唐中宗想任用亲信,却又怕宰相们不同意,过不了中书门下这两关,便也开始绕过中书门下而发布“假诏书”,但 他毕竟心怯,便在签字时用了墨笔(按规定需要用红笔),在封存诏书时用了斜封的方式,暗示尚书省通融着执行一下,不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事后来被人知 晓,人们称呼那些被中宗私底下封的亲信为“斜封官”,这连被封官的亲信们都觉得丢脸 。
5.皇帝赏赐的圣旨怎么写内容规定
清朝的是官职越大颜色越多,多彩圣旨颁发给五品以上官员,发给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颜色单一,为纯白绫 。最高等的是七色圣旨 。同时圣旨的轴柄质地也是按官员品级不同而有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五品为黑牛角轴 。关于圣旨的长度历代并没有硬性的规定 。
“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这是“奉天”的来源 。至于“承运”,又牵扯到邹衍的“五德始终说” 。邹夫子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