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的知怎么写( 二 )


【知足的知怎么写】这是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冰心(谢婉莹)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 。上联的“知足”语本《老子》的“知足不辱”,即指对物质享受、名利、地位,要知道满足,不能贪求 。知足才不致受屈辱 。这里既包含“明哲保身”的思想,也蕴含着抑制非分欲求、保持身心和谐的合理内核 。“知不足”语出《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大意是说,只有通过学习,然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才能反过来努力学习 。“知不足”表现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好学的态度 。对学问、对事业要不断进取,永不满足 。
下联的“有为”是指有作为 。语本《礼记·儒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即是说,珍惜生命,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保养身体,是希望有所作为 。这是儒家积极用世的态度 。“有弗为”,指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作 。语本《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大意是说,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下联提出了有为与弗为的界限:即对好事、善事,利国利民的事要积极做;对错事、恶事、损人利己的事,要坚持弗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就“有为与弗为”给几位青年店员题写了一副赠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给人们修身养性指明了方向 。
冰心曾对祖父的家训联作过独到的诠释:对有些事要知足,如生活上;对有些事则永不能知足,如学习、事业上;有些事一定要做,而有些事则是坚决不能做 。她时时把此联挂在书斋内,以示谨遵祖训 。
3.【仿写三个句子】知足与知不足仿:人若能知耻,虽败后胜 。人若能知不耻,虽有名尚能问 。
(这里的知耻而是知耻而后勇,知不耻意思是不耻下问,放下面子并虚心求教)
仿:人若是舍得,虽失无忧 。人若是舍不得,虽有财尚有愁 。
(这里的舍得是舍得放下荣辱地位,舍不得是不愿放弃对名利的追求)
仿:人若是敢言,虽危志高 。人若是敢不言,虽有险然志坚 。
(这里的敢言是对假恶丑直言不讳,敢不言是收到威逼利诱不出卖朋友和祖国)
【我这三句都是根据你的要求悉心构思,你自己可以悉心琢磨,便知道我的真意】
4.知足常乐的议论文怎么写众所周知,知中者常乐是流传已久的一名俗语,它已曾使过分执著的人获得快乐,但是在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就是生机的当今社会,人类总是以知足常乐为人生信条还可以吗?回答是:不可以,所以说:“知中者未必常乐!”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美国为石油发动战争,朝鲜为生存而研发核武器,日本为发展经济而不断侵略,这都说明了什么?美国:经济强国;朝鲜:文化深厚;日本:电子发达 。但他们都没有因自身的优势而满足,而是不断发展,不断进步,更证明了他们懂得“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所以说,知中者未必常乐 。
我国地大物博,这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引以为骄傲的事 。我国有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有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长江;有奇树无数,珍宝甚多的东北原始森林;有地处极寒之地却热火沸腾的天山,这些是我们的骄傲 。因此,人们完全沉浸在知足常乐的信条之中,肆意的使用,胡乱的浪费,毫无节制的污染,是满足害了前人,是满足害了子孙后代 。现在黄河沙化,长江污染,原始森林破坏,天山失去原貌,这一切事实放在眼前,我们可以知足吗?我们还可以常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