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这个单词怎么写

1.怎样写有关放牛的美文【放牛这个单词怎么写】一种特别珍贵的非物质儿童文化遗产 对人类而言,一个最朴素的真理是“人不吃饭不行” 。
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里,暴力掠夺或商业交换都不是人们的特长,因而要想完成这个任务,就只能老老实实种庄稼,通过直接和大自然打交道的农业生产,用汗水、勤劳和智慧去获得必需的食物资源 。而对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不能独自春耕夏耘的农家子弟,最适合的职业显然就是做一个小小的放牛郎 。
这是古代儿童的生活、文化与小放牛联系十分密切的根源 。今天的孩子也许会说:没有刺激的电子游戏、没有令人目眩的动漫卡通,整天和一头沉默寡言的老牛呆在一起,那不是没意思透了吗?实际情况当然不是这样,小放牛的生活并不是表面看来的那么机械与枯燥,而是拥有着一个独立的、内容丰富的完整世界 。
如拔河、捕蝉、抽陀螺、打弹弓、斗草、放河灯、过家家、击壤、骑竹马、掷砖这些古代儿童的游戏与游艺,如姜子牙、哼哈二将、土行孙、裴元庆、罗成、秦琼、岳云这些古代世界的英雄与奇特人物,如穿云箭、打神鞭、八阵图、太极图、天门阵、诛仙阵、番天印、勾魂链、混元伞、捆仙绳、八卦仙衣、九龙神火罩等充满诗性智慧的兵器与阵法,以及如地行术、换头术、撒豆成兵、五行遁术等文明人闻所未闻的古代知识与法术,它们和大自然的青山绿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以及人在大地上劳作的辛苦和收获的欢乐,一同构成了小放牛们的文化和生活世界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的先人,不管日后他们多么平凡普通,还是将以文才武功震撼华夏,在他们童年的文化记忆与深层心理积淀中,到处都是与小放牛相关的生命经验与精神印记 。
如同农夫与耕牛的密切关系一样,与黄牛、水牛等几千年来的形影相随,在中国创造出一种带有浓郁农业文明特色、自成一体的儿童文化传统 。我把中国文化看作是以食物生产与分配为深层结构的诗性文化,牧牛作为古代儿童参与农业社会最重要的中介与象征,恰好构成了中国传统儿童文化的核心 。
所以把中国传统儿童文化命名为小放牛文化是最适宜不过的 。如果说农业文明的最高诗境是田园生活,那么小放牛就是其中一曲最激动人心的悠扬牧笛 。
在熙熙攘攘的消费社会中,重新打开被历史或粗暴或小心折叠起来的“小放牛”文化,就会与我们祖祖辈辈曾经有过的童年时光再度相逢,可以听到他们当年的嬉笑、斗嘴与童谣,可以看到他们做游戏、给父母做帮手时灵活而愉快的身影,甚至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幼小心灵世界中的寂寞、悲欢,以及在无眠之夜里的叹息和梦想 。这对于今天局限于狭小的电视影像世界中的少年儿童来说,无疑是一种特别珍贵的非物质儿童文化遗产 。
小放牛的文化经验与现代性价值,可以增加当今儿童文化与生活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各种快餐文化与垃圾食品最有效的天敌 。民歌“小放牛”中的深层结构 在民间流行的“小放牛”民歌系列,是这种东方儿童文化体系的重要象征 。
对河北民歌“小放牛”加以分析与阐释,可以发现它与中国农业文明是一脉相承的 。首先,“小放牛”不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同时还具有文化学习的功能 。
这是一种在劳动生产实践中获得知识的特殊教育模式 。如河北民歌“小放牛”的一个版本—— (问)赵州桥来什么人修? 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哎,什么人骑驴桥上走? 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 (答)赵州桥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哎,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趟沟 。